文档介绍: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图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桎梏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诗经。邶风。静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