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9/2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我国加入g,Cu、残留量分别为30mg/kg、和1mg/kg。第三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是AA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开发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目前主要市场来自国外发达国家,而国内市场尚需时日。因此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积极稳妥地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哄而上。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茶则茶,不能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重点改造、提高现有茶园为主,新建茶园则应从基础抓起。现有茶园的改造,要适当增加投入,做到园、林、水、路综合整改,突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避免交叉污染,推广应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入手,大大降低产品的农残量,为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条件,逐步走上无公害化生产。至2005年,用三年时间使全县茶叶生产全部实现无公害化,并且各主要产茶乡镇建立200-500亩的有机茶或绿色食品茶生产示范基地,全县面积达5000亩以上,年生产能力达500吨以上。
(三)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县茶叶生产仍是千家万户分散式小规模经营,这将不利整个行业效益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因此,一是要充分发挥茶叶同业公会的职能作用,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茶户组织、联合起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二是要注意引导那些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区域性龙头企业进行强强12全文查看联合或资产重组,建立更大规模的集团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集约化生产与经营。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和联系,实现农科工商资***,产加技一体化,内外资兼营,进出口结合,较大程度地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以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推动我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再上新台阶。
(四)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技的竞争,我县与先
进产茶地区的差距,主要也体现在科技应用方面。因此,我们一是要提纯复壮现有主栽品种,淘汰劣势品种,保留有特色、品质优异的茶树群体,并适当引进适合我县栽培与加工的优良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二是要大力推广以改善生态、改良土壤、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内容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三是要重视先进制茶工艺与设备的引进更新,加速普及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机采、机制技术和机具,不断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名优特系列产品。四是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农药残留量;并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探明污染途径,提出解决办法。五是要积极探索茶叶精深加工与储运保鲜技术,达到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茶叶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拓宽应用领域,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益。六是要积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包括茶叶技术干部。从业人员及广大茶农在内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公共道德意识。
(五)抓好三个体系建设。目前我县茶叶内外销大约各占一半,但内销无位,外销无价。抓好茶叶卫生保证体系、茶叶生产与质量标准体系、茶叶信息体系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茶叶品质与档次,确保消费者安全,及时掌握产销动态,有利拓展市场,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