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以文入瓷 闲逸守道.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文入瓷 闲逸守道.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12/1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文入瓷 闲逸守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以文入瓷 闲逸守道 】是由【玉柱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以文入瓷 闲逸守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以文入瓷闲逸守道
彭禹旺“言行,君子之枢机”,《易经·系辞上》指出,透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其素养。
爱叙农田躬耕、车钳铇铣、机关行政之往事;常涉奇石异木、书籍文章、毛峰普洱之雅趣;追求乡居野里、饲鸡莳园、余晖赏荷之情调;
……
舒立洪用这样一些似乎与陶瓷与大师无关的言与行,立起了他淡泊、儒雅、闲逸的大师形象。

“翻开舒立洪的人生履历,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与其他大多陶艺大师费毕生精力,一路苦修前行、终成正果所不同的是:舒立洪的前半生似乎与陶瓷艺术并无缘分。1977年,舒立洪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所学的专业是陶瓷工艺。陶瓷艺术虽然离不开工艺,但文理殊途,实有大异。舒立洪毕业后任职于光明瓷厂,做的是陶瓷机修与管理,更是与陶瓷艺术风马牛不相及。但敏思好学的舒立洪迅速由外行成为业务能手,车钳铇铣,样样精通。1982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亟需一批既是技术骨干,又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舒立洪因其政治条件好,早在1977年已入党,并精于技术,且勤奋好学,人品好,被遴选为陶瓷公司党务干部。在机关,他成为领导与同事一致认可与赞赏的好干部。”
这是媒体一段关于舒立洪的文字介绍,从中还可以看到,他在省陶瓷工业公司前后干了11年,直到1993年被调去组建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之后才开始涉足陶瓷艺术。
按这种算法,舒立洪应该是40岁以后才开始转道陶瓷艺术的。其实早在1986年,舒立洪便报名参加了景德镇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班,之前他更是从小耳濡目染外祖父著名陶瓷美术家胡芦先生的书画瓷艺之道。
有观点认为,艺术家从艺经历越久越吃香,所以很多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介绍自己时,都喜欢说“自幼”。舒立洪不同,他给媒体介绍时却隐去了这些。
不仅如此,舒立洪在聊天时更喜欢将话题延伸至下放时的那些地方、那些人情、那些故事,延伸至车间的压坯车、榨泥机和上呼下应的公文。这是一个很倔的人,凡是他认定的事,就会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鹜。他不仅勤于学****更善于学****他把自己所有的兴致都投入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甚至摒弃自己垂钓的爱好,至如今还是一个麻将盲。这是一个念旧的人,这种念旧实际上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因为那是一种很多人不能比及的生活积累。

2012年6月,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景德镇有三十多位国字号的大师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共三天两晚,所以参加会议的一般都大包小包,唯独舒立洪只肩挎一个小包,像个没事人样的。而就是舒立洪的这个小包,却在抵达上海当天的晚餐上,像一个百宝囊在饭前让全桌人大开了眼界——先是从里面掏出了几个糖果样的东西,让服务员倒来开水,泡了两壶浓茶供大家品啜,这糖果样的东西原来是几块陈年普洱;接着,他又从里掏出了十多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叮叮当当地往桌上一放,与人介绍这叫什么那叫什么;继而又掏出一串似念珠又非念珠的东西,捏着上面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果实说这叫菩提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是出差在外,在舒立洪位于锦绣昌南的问瓷轩,你可以随处见到一些异石奇木,形态逼真的菊花石,雕有精美图案的马鹿犄角,藏有好多玉的石头,似山水画的天然石头切片,造型精美的龙泉青瓷……
在问瓷轩品着普洱一旦闲聊兴起,舒立洪时常会离座去翻找一些与话题相关书籍——《悔晚斋臆语》《画坛点将录》《十方大家》等等,围绕陈传席及其笔下的“大商人必无商人气,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英雄必有流氓气,大流氓必有豪杰气”之句,《读书之如日、月、烛》之类的文章,关于刘海粟、林风眠等人的评价,来交流观点与意见,共同探讨景德镇当下瓷艺坛中缺乏批评的跛脚现象,甚至于刊物上的人物摄影。
赏玉玩石,这似乎是与陶瓷艺术沾不上什么边的爱好,但这些爱好可以让舒立洪心静,继而翻看一些书刊,从中领悟一些道理,思考一些景德镇陶瓷艺术方面的问题。

“不争因自知,闲逸为守道”,舒立洪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默默地探索、求学、寻觅新的起点与突破。
不久前,舒立洪搬进了道士桥一个曾经名叫“誉园”的静谧之所——由几钵盆景堆砌成“环岛”之后的一栋洋楼一个小院:一地青草中,一块块磨盘、碾槽散落其中,通向树下小凳、鱼塘、鸡笼和葫芦藤架、椒茄垄沟。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舒立洪便开始在辣椒茄子地里拔草松土;差不多的时间就打开鸡笼,撒一些米谷;往鱼塘撒一把鱼料,令悠游的小鱼引来一番争抢继而又恢复平静……之后,他便寻一块石头小凳露天一坐,点燃一支烟,步入一种似休闲似深思的状态,等待着开早饭。
每天傍晚,舒立洪先是用沉在鱼塘的水泵将底层的水抽出,为院内的树木花草和他那些农作物实施人工降雨,然后打开水井泵给鱼塘抽水,同时,拿起他用铁丝自制的耙子,将草坪里的落叶杂物作些清理。待太阳慢慢落下之后,他就会泡上一壶茶,从书房里取上一本书,搬把椅子来到房后的那个百多平方的观景台,在余晖之下,看着眼前一片片碧绿的荷田,品啜、品读、品味……
结庐在誉园,而无车马喧。品茶道士桥,悠然见荷塘。舒立洪在道士桥誉园中的晴耕雨读生活,再现了1600年前五柳先生的归隐情景,但他坚决不同意把“种椒誉园中、草盛茄苗稀”套改给他,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是里手。
近期,他又在受命筹建景德镇美术馆,充满***地投入再学****奔走、筹划与为美术事业呐喊,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景德镇美术馆打造成一个美术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学术殿堂。
行文赘述作为陶瓷艺术家的舒立洪喜谈些犁耙、扳手,而避陶瓷艺术,随身出行和日常生活以赏石玩玉为乐,过上田园隐士生活之类似乎不着调的小事,是因为觉得舒立洪的种种言行,与陈传席《大书法家忌言为书法家》一文、邓石“春风大雅”一联、陶潜“心远地自偏”一句所述境界相契相通,是一位真雅士,这在商业浮躁、功利心切的当下极其难能可贵。
从诸多艺术家的身上,都可以感悟到,有无思想,思想有无深度,是取得艺术成就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这样;对一件成功的作品来说,亦是这样。这是区别一个艺术家艺术成就高低,一件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
舒立洪对陶瓷艺术语言独到的理解与把握,走了一条以文入瓷的创作之路,表现出一种迥异于他人美学风貌、文人气度。7446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