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智能制造“软硬兼施”之道.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能制造“软硬兼施”之道.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7/9/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能制造“软硬兼施”之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智能制造“软硬兼施”之道
现在谈智能制造升级转型,许多中国企业已不满足于买几个机器人、几台自动化设备了,
而是要求一整套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2013年9月投产以来,西门子成都工厂每年都要接待几千名的参观者。在这个样板数字工厂里,生产线上繁忙依旧,只有少数几名工人对着数字化看板在操作。一个总共480人的工厂,成果不可小觑:每10秒生产一件产品;缺陷率少于百万分之十;同一条生产线能混合生产100多种产品……西门子成都工厂内景
这背后,是从订单、财务、产品设计到生产、物流和质量管理的全数字化管理,软件和硬件实现了互联互通,而整个生产线都运行在同一个数据平台Teamcenter上。
“通过这个系统平台,从产品设计,到处理订单、进行排产,再与底层自动化、生产制造联动起来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告诉《?t望东方周刊》。
而这也是一个简化版的“硬件+软件”的智能制造体系的模型。
,在概念变化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本身诉求的转变。
“现在谈智能制造升级转型,许多中国企业已不满足于买几个机器人、几台自动化设备了,而是要求一整套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总裁曲道奎告诉《?t望东方周刊》。
软件系统是关键
有人说,软件才是先进工业的未来。
这使得一些做设备起家的公司,正在往“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这种方向转型。
曲道奎告诉本刊记者,大约从2013年开始,新松就开始整合自己的仓储系统、物流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三部分,通过软件平台实现系统化管理。
“只做机器人或者智能设备,这种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弱。未来谁能打通产业链,谁能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才是竞争的关键。”曲道奎说。
而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光)也正将主营业务由设备物联网转向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
“近年来,我们收到了不少客户的反馈,在执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相比于硬件设备来说,他们在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协同生产等流程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开始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软件系统的研发。”兰光总经理朱铎先告诉《?t望东方周刊》。
这种面向?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沟通了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青岛海尔模具工厂。兰光系统上线前是靠人工录入及核对设备情况,从计划到开工平均准备用时得1小时,而系统上线后实现了程序自动修改、***参数自动传输、准备工作现场反馈同步展示等功能,准备用时缩短为半小时,机床利用率提高到75%的高水平。
”朱铎先介绍说。
知名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更是耕耘已久。
西门子的传统业务是制造现场的全集成自动化,后来则研发了沟通生产制造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的MES系统SIMATIC IT,并且通过收购不同领域的工业软件公司,拓展数字化企业软件组合。
王海滨观察到,智能制造已经不仅是指发生在传统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而是探讨产品研发流程、企业供应链采购流程、质量管理流程乃至排产流程的自动化。
“从研发到制造管理再到生产制造等环节,过去都是割裂的,现在要通过数据的互动联系起来,融为一体,才能实现进一步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王海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