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说说记者的个性魅力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了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记者蜂拥而上,有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作出胜人一筹的报道,让新闻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令受众(读者)拍手称快。但有的记者却身入“宝地”不识“宝”,采写的新闻只能勉强应付刊播,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产生如此强烈反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与记者个人素质和个性化特点有着必然联系。
毋庸置疑,记者的修养素质是靠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形成便成就了记者的个性化魅力。在这个注重个性和特色的时代,作为新闻记者,如何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同时,充分拓展自己的个性,这既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记者走向成功的关键。
个性魅力:记者要有“绝活”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人们求变求新的精神,继而为人们的个性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氛围。
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有的记者很勤奋,发稿的数量也多,却很少有影响有个性的新闻作品出炉。倘若把他的文章放到一大堆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就被同化了,分不出子丑寅卯来。而有的记者的作品,就是把他的名字拿下来,也能见文如见其人,字里行间都能读出他的影子,足见其个性魅力和风格。
所谓记者个性魅力,是指在注重事实的前提下,记者在认识事实、把握事实、报道事实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是记者独有的一种思维判断、行文风格和语言特色。
在这个倡导专家、学者型记者的时代,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是记者必备的条件。要想做一名成功的记者,必须有独到之处,换言之就是得有自己的绝活。以新闻泰斗穆青为例,他曾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和新闻精品,但真正使他独树一帜,并对这个时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他的人物通讯。不仅他笔下的人物成为时代的楷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他那大气的文风,也成为了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雁翎队》、《月夜寒箫》等个性化时代感并蓄的人物通讯,让人读起来能感受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气势,体验到一种真挚凝重的情感,领略到一种细微精到的笔触,其时代特色和文风魅力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力,令人荡气回肠,掩卷叹服。
同样以写通讯闻名的新闻事业的先驱者、忠实实践者范长江以他细腻的笔触、诚挚的情感,灵动的文理,理性的思考,写出一批如《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之作。黄钟大吕式的名匠巨作以“炽热跳动着的赤子之心”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有力地推动了时代进步,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时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实录。他们留下的不仅是“绝品”,更为我们留下了“为记者而不媚俗,居高位而思民苦”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光辉榜样。
古往今来,所有成功的记者都有着自己用情感甚至血泪凝成的得意之作,都有着别人无可比拟的“绝活”。
个性魅力:记者要有独到见解
个性化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思想深度,有情感依托,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个性化作品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记者深思熟虑的过程,是记者获得对事物规律性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记者思想积累而形成独到见解的过程。
我以为,这种独到见解是一种新闻思想的缔结。新闻思想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于记者对所处时代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