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农业科技.ppt

格式:ppt   大小:1,40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业科技.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7/9/2 文件大小:1.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业科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业科技对中国现代化农业的
作用之实证
第四组成员:李静,李培滢,李璇, 李云,刘玲, 刘玲丽,刘颖,刘梦梦,马丹,王少杰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
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一般作用
一般作用1:
提高了生产要素利用率:
最显著的莫过于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效率高,有利于抢农时、抗灾害、降成本,而且能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完成高精度作业,从而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如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可比传统灌溉节省耕地10%,节水50%,增产20%。水稻机械化抛秧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而且比常规人工移栽节省种子,节省秧田85%-90%,增产10%-25%,节水80%。玉米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与人工作业相比可节省种子20%-30%,节水15%,增产20%-30%,化肥利用率达14%。
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一般作用
一般作用2:
提高动植物的生产能力
,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并重视资源与环境;
,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一般作用
一般作用3:
提高劳动生产率
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劳动者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态度和精神状况,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状况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农业劳动组织形式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水平,土壤的肥沃程度,农业气候状况,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其他自然条件等。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从各个要素着手
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一般作用
一般作用4:
提高农业综合发展力
1 发展龙头企业集群
2 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农产品附加值
3 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产业优势
4 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5 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特殊作用
特殊作用1:
提供改造传统农业的现代要素:现代要素主要有资金和管理技术,科技的发展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上升到70%—80%,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和主要动力。科技的到来提高了各项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各种动植物的生产效率,自然也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有效地形成了长久效益。其次,科技的创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农业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搞好农业生产,也为高效率地管理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传统农业的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证一:内江市果蔬新品种
小麦、水稻、玉米、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平均每年内江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以往,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往往要耗费三五年时间,四川省内江市新品种问世的速度之快,在全省乃至全国地市(州)并不多见,这与高新技术在内江农业领域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2012年,内江市的“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内江获得的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内江培育的水稻被选为2012~2014年国家及全省主导品种,遍种全国主要粮食产区;育种的多个玉米组合正参与国家、省级玉米新品种区试;内江育成大陆首个果蔗专用品种——“甜城18号”,在云南、河北、辽宁等十余省市广泛种植。
除此以外,我市还积极在农业科研领域探索创新。在食用菌研究方面,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成熟,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在甘薯蔬菜研究方面,扩繁紫薯新品系10个,芦笋、黄秋葵等新品种蔬菜引进并顺利推广;在林果研究方面,发现突变白枇杷优良品系,现已进入扩繁阶段。
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特殊作用
特殊作用2:
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 实施农业标准,提高质量和水平
3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经营体制
4 构筑营销渠道,开拓内外市场
5 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