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家庭农场建设的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家庭农场建设的思考.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9/3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家庭农场建设的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家庭农场建设的思考
童鑫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随州 441300)
摘要:推进家庭农场建设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让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彩的新举措。地方高职院校应抓住时代机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发展战略,加强校村合作,为家庭农场建设培养培训合格的高技能新型农场主,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全面融入地方家庭农场建设中,以体现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宗旨,从而促进自身办学水平的提升。
..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家庭农场;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672-5727(2014)11-0128-03
简介:童鑫(1975—),男,湖北随州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动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各地家庭农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向人们展现了未来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
家庭农场的建设主体是职业农民,这就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社会也要为家庭农场提供相关的科技、信息等服务。而当前农民恰恰在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处于劣势,可以说这是发展家庭农场的瓶颈。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家庭农场发展的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创新培养培训模式,造就合格的职业农民,并为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家庭农场产业特点及对人才的要求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的特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家庭农场经营者也就是农场主的综合素质要高,他们不但要懂技术、善经营,还要视野开阔,有超前意识,能够把握市场动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也要有所了解;二是农场生产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三是农场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性;四是家庭农场具有相当规模,专业化程度较高。
地方高职院校如何与家庭农场建设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可见,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三大特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其重要的发展定位和方向,这也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地方高职院校也在这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共同进步。
2013年,随着“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家庭农场建设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这也给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领域。地方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与家庭农场建设的结合。
(一)地方高职院校应发挥教育职能,把握好机遇,加强专业建设,在学生中培养适应家庭农场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青年职业农民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正发生深层的变革,产业结构亟须升级,农业科技含量亟须提高,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就增加了涉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而目前,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有知识、会经营的年轻农村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