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秋思》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秋思》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7/9/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秋思》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2:教学设计初稿——参考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教学形式
古诗教学
教师
步建华
单位
银川市金凤区丰登回民学校
课题名称
古诗《秋思》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学****古诗的能力较强,很多学生能背几十首古诗,有一半同学课前会背《秋思》这首诗。
2、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对诗的意思容易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学生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古诗的意境的感悟能力还不够。
4、学生从课内的学****中培养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还欠缺。
教材分析
《秋思》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由景生情,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精心备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追求古诗学****的人文性、个性化。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品词析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师: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古诗《秋思》
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秋思”的意思吗?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
⑶师相机补充介绍作者。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反复品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朗读体会“秋”意: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
同学们感受思乡之情
小组间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同学们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生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正音:见、复恐、行、重。
⑶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⑷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洛阳城”、“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复恐”、“说不尽”、“又开封”……)指数名学生说。
学生朗读。
交流:看完“秋景”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背诵思乡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学生的思乡之琴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读通是读懂的前提,因此,先让学生试读,适时辅以教师的范读,或学生的赛读,力求读通的同时,读美。并让学生借助图、课后注释,以学生自己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