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新版氢溴酸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版氢溴酸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上传人:w447750 2017/9/4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版氢溴酸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
产品名称:氢溴酸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编制日期:2013年10月28日版本: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溴酸溴化氢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hydrobromic acid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无机溴化物和有机溴化物,用作分析试剂、触
媒及还原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遇***化物能产生剧毒的***化氢气体。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形成极易燃的氢气。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对环境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
金属腐蚀物类别1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镜损伤/眼睛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可腐蚀金属,可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可腐蚀金属;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严重的眼睛损伤
防范说明: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皮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戴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乳胶手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易腐蚀的工具操作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和其他设备
——妊娠、哺乳期间避免接触
——避免吸入挥发气体
·事故响应
——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就医。
——如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如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收集泄露物
·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专人保管
·废弃处置
——中和,稀释后进入污水系统,进行后续处理。
物理和化学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险:人吸入的最小中毒浓度为5ppm。液态溴化氢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环境危险:无意义
第三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本产品为溴化氢的水溶液,为物质
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 CAS No.
溴化氢 40~48(质量分数,%) 10035-10-6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保护措施: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耐腐蚀工作服等安全防护措施进入事故现场。
灭火剂
本品不然
特别危险性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遇***化物能产生剧毒的***化氢气体。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
应。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耐腐蚀防化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作业时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应是耐腐蚀的材质。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划定警戒区域,无关人员从侧风向或上风向撤离。
环境保护措施:
收集泄漏物,避免环境污染,防止泄漏物直接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场所因具备局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