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7/9/5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ay 5 古代诗词鉴赏 1
景象
景物形象
物像
诗词形象
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
描写对象
塑造方法:细节刻画法、烘托渲染法、对比衬托法、比兴牵引法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潇洒狂放的老人形象
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首句写出生活辛酸,现状落魄。“独立”一句却写出一派孤傲狂放气概。以“明珠”为喻,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境遇。
形象表现出的意义: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⑴,拟托良媒益自伤⑵。
谁爱风流高格调⑶,共怜时世俭梳妆⑷。
敢将十指夸针巧⑸,不把双眉斗画长⑹。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⑺
1、身怀技艺却家境贫寒,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
2、风采优雅、品德高尚、能干勤奋。只因生于贫苦人家而无媒可托,为他人做嫁衣的哀愁。
3、诗人借贫女形象表达诗人寄人篱下,愤懑,忧伤之情。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形象:归隐田园,赏菊弄花,潇洒豁达,神秘的形象。寄情山水,不问世事,隐士。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诗后注解
四看诗句语言(翻译)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爱恨情长,迷惘惆怅
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诗歌的意象意境
1、意象:融入主观情感的具体形象
月:思乡
菊:坚贞高洁特点:固定性、丰富性
寒蝉:悲凉
鸿雁、鱼、青鸟:思今、思归
鹃啼、猿啼、鹧鸪鸟:悲苦悲切
羌笛:边塞
云:闲适飘逸
芭蕉:凄苦之音
浮萍:漂泊不定
柳:离愁别恨,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燕子:爱情美好,思念情人,时代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亡国破家的感慨、愤懑。时光流逝,年华易逝,好景不再。
2、意境: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境、情
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画,联想、想象,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悠远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