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社区传染病预防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14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区传染病预防课件.ppt

上传人:小马康康 2017/9/5 文件大小:2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区传染病预防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区传染病预防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条件、卫生状况的改善和计免的实施,世界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传染病的威胁仍然存在:死灰复燃(性病、血吸虫)、居高不下(TB、肝炎)、新增(禽流感、SARS、AIDS等);社会(交通便捷、人口流动、商品流通的频繁)、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改变,使得传染病流行更快、更广、更易暴发,所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第一节传染病的概述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征
定义: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人、人- 动物、动物-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法定传染病种类(37种):甲(2)、乙(25)、丙(10);其中,SARS、禽流感、肺炭疽按甲类报告,手足口非法定传染病,但按丙类报告。
(一)分类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皮肤、性;
间接接触:血液、体液;
围生期:母婴。
(2)水、食物传播:
(3)空气传播
(4)生物媒介传播:鼠、犬、蚊子等。
:
隐性感染为主:脊灰、乙脑、流脑等;
显性感染为主:麻疹、水痘等;
死亡为主:狂犬病、AIDS等。
(二)流行特征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定义: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人、携带者)或动物。
(1)病人:是重要传染原,作为传染原的意义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毒性大小、活动范围。
(2)携带者:无症状,但排出病原体。
潜伏期携带:麻疹、水痘、甲肝、伤寒、菌痢等;
恢复期携带:乙肝、伤寒、痢疾、流脑;
暂时携带(小于3m)、慢性携带(大于3m)
健康(无症状)携带:实验室检查确定。
携带者作为传染原的意义:取决于携带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及携带者的职业****惯、环境、活动范围等。
(3)动物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如鼠疫。
人畜共患疾病: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狂犬病、血吸虫。
常见传染病:乙脑、狂犬病、布病、禽流感等。
意义:取决于接触的机会、受染动物的数量、适宜的传播条件、传播媒介的存在、人们的知识水平、生活****惯等有关。
传染病的病程:
潜伏期:长短受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机体免疫状态等影响。短者凶猛常呈现暴发流行。
临床症状期:前驱期、典型、非典型。
恢复期:部分传染病的病人终身成为传染源。
传染期作为确定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1)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
特点:易传播、发病率高、季节性,人口密度、卫生是主要影响因素。
(2)水传播:肠道传染病。
饮用水污染
疫水接触
(3)食物传播:食者集体发病、潜伏期短、夏秋。
(4)接触传播
(5)虫媒传播
(6)土壤传播:破伤风、炭疽、蛔虫等。
(7)医源性传播:操作不规范、生物、血液制品污染。
(8)围生期传播(垂直传播)

人群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人群易感性。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流动人口)、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二、社区传染病监测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