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污水自然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4,749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污水自然处理.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7/9/6 文件大小:4.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污水自然处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污水的自然处理
第一节氧化塘
第二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第一节氧化塘
氧化塘又名稳定塘或生物塘。
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
稳定塘多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可用作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也可用作三级处理。
概述
按塘内的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等划分
好氧塘
兼性塘
厌氧塘
曝气塘
深度处理塘
水生植物塘
生态塘
完全储存塘




稳定塘的分类
好氧塘
兼性塘
厌氧塘
曝气塘
深度处理塘
好氧塘的深度较浅,阳光能透至塘底,全部塘水内都含有溶解氧,塘内菌藻共生,溶解氧主要是由藻类供给,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
兼性塘的深度较大,上层是好氧区,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较高的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中层的溶解氧逐渐减少,称兼性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下层塘水无溶解氧,称厌氧区,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厌氧分解。
厌氧塘的塘深在2m以上,有机负荷高,全部塘水均无溶解氧,呈厌氧状态,由厌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净化速度慢,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
曝气塘采用人工曝气供氧,塘深在2m以上,全部塘水有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污水停留时间较短。
深度处理塘又称三级处理塘或熟化塘,属于好氧塘。其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很低,一般BOD5≤30mg/L。常用于处理传统二级处理厂的出水,提高出水水质,以满足受纳水体或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1)高负荷好氧塘这类塘设置在处理系统的前部,目的是处理污水和产生藻类。特点是塘的水深较浅,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有机负荷高。
(2)普通好氧塘这类塘用于处理污水,起二级处理作用。特点是有机负荷较高,塘的水深较高负荷好氧塘大,水力停留时间较长。
(3)深度处理好氧塘深度处理好氧塘设置在塘处理系统的后部或二级处理系统之后,作为深度处理设施。特点是有机负荷较低,塘的水深较高负荷好氧塘大。
好氧塘
种类
细菌的降解作用:

有机物+O2+H+→CO2+H2O+NH4+ +C5H7O2N (A)
藻类的光合作用: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C106H263O110N16P+138O2
(B)
好氧塘
基本工作原理
(细菌)
(藻类)
塘内存在着菌、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塘表面的好氧型异氧细菌利用水中的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细胞增殖),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塘内菌藻生化反应可用下式(A)和(B)表示:
藻类光合作用使塘水的溶解氧和pH呈昼夜变化。白天,藻类光合作用使CO2降低,pH上升。夜间,藻类停止光合作用,细菌降解有机物的代谢没有终止,CO2累积,pH下降。
其平衡关系式如下:
好氧塘
基本工作原理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水蚤等微型动物。
,浓度为1×108~5×109个/ mL,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同。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属数与个体数,均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少。
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与塘的负荷有关,它可以反映塘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好氧塘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异氧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的中间产物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菌继续进行降解。而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分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兼性塘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有效地去除磷、氮等营养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兼性塘
工作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