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
一、组织形式—闾里制、里坊制(唐)、街巷制(宋)、北京四合院形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
二、居住区绿化—古代城市中的住宅院落内均种植绿化,甚至私家园林,城市建筑密度大,公共绿地少;
三、建筑单体—遵循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住宅在质量、规模、形制等方面相差很大。
:为适应美国1920年后,汽车时代来临及城市大规模郊区化,是中产阶级梦想的产物。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塑造适合小汽车的空间尺度以及宜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空间,是邻里单位设计的核心理念。
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1)城市主干道和过境交通不得穿越邻里,而应是邻里的边界;
2)邻里内部道路的布置应设计和建设成尽端式和曲线形,并采用轻荷载路面,使内部保持安静、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为5000人左右,小的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建筑的中心是小学, 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密度每英亩10户,形状应该考虑孩子步行上学不超过半英里();
6)邻里单位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邻里单位的特点:1)城市交通不得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与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在同一邻里单位内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与当时资产阶级搞阶级调和和社会改良主义的意图相呼应。
:规划原则和邻里单位很类似,在建筑群体布置上,扩大街坊强调周边式,呆板一些;邻里单位强调自由式,活泼一些。
:英国提出新村,前苏联提出居住小区,都是加大城市干道的间距,扩大邻里单位或扩大街坊的范围,增加生活服务设施和文化福利设施,开辟绿化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统一称为居住小区。
居住区:将四五个或更多的小区组织起来,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这样的住宅区称为居住区。
社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是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60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包含着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复合功能社区。TND模式——基本单元是邻里,邻里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每个邻里规模为16-81公顷,半径不超过400米。可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内,到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5分钟的步行路程,内部街坊间距为70~100米。
:1)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行人为基本尺度的道路系统对外开放,构成住区基本的网络结构
商业、住宅等明确的住区边界是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必不可少的条件
尺度适宜的住区规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