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

格式:doc   大小:20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9/7 文件大小:2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宏观经济学
讲授提纲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徐长生
第一章导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背景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微观经济学:论证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完全竞争最有效
市场机制的三大缺陷:
非有效性
竞争的必然结果:垄断→限产保价→损害效率
外部性(Externality)
正外部性:社会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如国防、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损己利人)
负外部性:社会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如环境污染、黄赌毒等(损人利己)
不平等性
竞争的必然结果:贫富的两极分化。
导致:
绝大多数人(劳动者阶层)的激励机制失去,无劳动积极性
消费不足:社会的购买力下降
不稳定性:经济周期性波动
市场机制很难解决:总供给=总需求(AS=AD)
生产过多→过剩→衰退→失业↑;
生产不足→扩张→通货膨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针对(2)和(3)
传统的三大理论支柱:公有制(全民所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

保证效率(微观经济政策)
反垄断,保护公平竞争
:政府生产、补贴或税收优惠(国企)
:政府管制(regulation)
手段:市场准入、监管、罚款、税收惩罚、工资及劳动条件标准、环保标准等。
维护公平:收入再分配
累进的所得税
转移支付(社会福利与保障支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改革(“社会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目前财政收入(支出)/GDP:1/3~1/2
保持稳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积极干预(调控):反周期的,逆市场风向。
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刺激需求
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需求

政府生产→国企低效和亏损
政府管制→企业的负担太重,成本太高
收入再分配:高税收(率)→激励下降
过多福利→福利病
信息不完全和利益关系的干扰→错误调控→加大市场波动,并造成大量财产赤字和国债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应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适度结合

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的三大现象:
1930’s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凯恩斯革命→现代“宏”产生
大萧条的特征:严重的生产过剩和失业—生产倒退20~30年,失业率高达30%以上;
低增长或负增长+高失业+低物价(通缩)
原因:
对策: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的成功之处:二战后长达25年的繁荣(凯恩斯时代)
1970’s的滞胀(Stagflation)
1960’s:过度的需求扩张政策→通货膨胀率上升
1970’s:两次中东战争→石油价格上升近10倍→企业大量亏损倒闭→衰退和失业
滞胀:高失业率(10%以上)+高通胀率(10%以上)+低增长率(1~2%)
造成凯恩斯主义总需求(AD)理论失灵
凯恩斯主义认为:
AD管理政策失效:刺激与紧缩的两难选择
因此,1980’s后,凯恩斯主义衰落,而新古典主义复兴。
宏观经济学出现“二次革命”——新古典“革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包括三大流派:
现代货币主义
1960’s末兴起,1970’s盛行,领袖:弗里德曼()
高通胀的原因:过度扩张AD→财政赤字过大,M过多→物价↑
对策:紧缩货币,实行有规则的货币政策
供给学派(Supply School)
1970’s兴起,1980’s流行,代表:拉弗曲线
经济停滞的原因:政府管制太多→高税负(收)→对生产的激励↓→增长放慢
对策:减管+减税
理性预期学派
1970’s后期兴起,1980’s和1990’s流行,领袖:卢卡斯()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假定)→市场结清(Market clearing)→政府干预无效论
反对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主张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即:财政平衡+货币(物价)稳定
1990’s后,以上三大流派归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名下。
1990’s以来的“新经济”(New Economy)和全球化(Glohlization)
原因:信息技术(IT)革命的带动+全球产业大转移
现象:高增长(4~5%)+低失业(4~5%)+低通胀(2~3%),美国经济在90年代持续扩张10年之久。
理论解释:AS冲击论,运用AS-AD模型。
现在宏观经济学是两大流派并存: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情况:
日本:90年代曾长期停滞(年增长率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