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布氏杆菌病.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布氏杆菌病.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9/9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布氏杆菌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 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 melitensis )、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 、猪布氏杆菌(B. suis)、犬布氏杆菌()、沙林鼠布氏杆菌(B. Neotomae) 、绵羊布氏杆菌(B. Ovis);另外4 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 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 B. pinnipedialis)[1];B. microti 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而B. inopinata 则从人体内分离[4]。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 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 abortus(牛和水牛)(猪)。
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但是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巴氏灭菌10~15min死亡,高压消毒瞬间即亡,%升***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石灰乳15min死亡,日光直射需05~4h能杀死。
2 流行病学及流行情况
传染源
一般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受感染母畜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及***分泌物最具有传染性。其次乳腺组织、淋巴结、关节、睾丸、精液等也适宜布鲁氏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传染性。布鲁氏菌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乳汁、生殖道和皮肤、粘膜、眼结膜、叮咬过病畜的吸血昆虫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其次是接触和吸人病原菌而感染。可通过皮肤感染,尤其是皮肤有创伤更易感染,某些饲养者即由此被传染。此外,通过黏膜、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此病[6]。
易感动物
目前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牛种布鲁氏菌对牛、水牛、牦牛以及马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猪种布鲁氏菌对猪、野兔、人等的致病性较强。幼龄动物虽可带菌但不发病,老龄动物易感性相对较低,成年动物特别是处于妊娠期的动物易感性最高,其中初产动物最易感。
流行特点
凡是与病畜、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