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发展概况
( 一) 行业架构和隶属关系
1 . 隶属关系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咨询公司及中国汽车报社均隶属于机械工业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机械工业局挂靠单位; 原有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名称保持不变, 仍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2 . 组织结构
目前, 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主要包括:
( 1 )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 ( 2 ) 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 ( 3 ) 其他各类独立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 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有汽车工业, 其中, 122 个整车厂分布在除西藏、甘肃和宁夏以外的 27 个省市。在这种过度分散的布局形态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 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吉林、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汽车工业的地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高, 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所在, 其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 3/4 。
按车型和类别分,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
( 1 ) 载货汽车
重型车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十堰、济南、重庆和上海; 中型车集中在长春和十堰, 占全国的 88 % ; 轻型车则分散于北京、南京、南昌、重庆、长春、沈阳和天津; 微型货车集中在柳州、重庆、天津、西安、哈尔滨和安徽, 年生产量占全国的 97 % 。
( 2 ) 客车
除微型客车外, 其他生产厂家相当分散且所占比例甚小。微型客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景德镇和柳州, 产量占全国的 97 % 。
( 3 ) 轿车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长春、天津和北京 4 个城市, 产量占全国的 90 %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 上海、长春一汽、天津以及二汽( 武汉) 将成为中国主要的轿车生产基地[2] 。
( 二) 企业和职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 汽车企业在总数上有所下降。据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工业的统计资料显示: 截止到 1998 年底,
汽车行业汽车生产企业总计为 2426 个, 比上年减少 48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 1128 个, 占企业总数的 %[1] 。
1998 年汽车工业企业按汽车生产量划分: 产量在 1000 ~ 2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4 个; 2000 ~ 5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6 个, 5 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有 10 个。按汽车产品类型划分: 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15 个, 占总数的 5% ; 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占据比例最大, 企业数量为 1628 个, 占总数的 67%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职工总数总体来讲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八五”时期, 年平均增长率为 % 。据有关统计, 到 1998 年
底, 汽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 万人, 比 1997 年略有减少。
在职工就业方面, 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包括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