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量数据库的保护方案
Oracle数据库保护的现状
采用传统的备份/恢复方式
RPO/RTO得不到保证
成功率不高
采用快照等智能磁盘技术
保留周期不够
不能恢复到指定时间点
采用复制技术
只有当前版本,不能防止逻辑错误
没有采用任何保护措施
数据太大,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保护
传统Oracle备份面临的问题
备份窗口不够
大量人工操作,容易出错
备份成功率无法保证
不能确保恢复成功
备份成本高
造成问题的原因
数据量过大
设备性能不够
备份窗口有限
备份期间容易出错
需要大量人工干预
备份系统没有预检功能
数据传输不支持“断点续传”
备份路径没有冗余机制
恢复操作复杂
恢复时间太长
没有充分利用备份设备的性能
介质大量浪费
传统快照面临的问题
没有应用感知能力
快照的对象是卷
快照本身并不知道数据库占用那些卷
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快照本身对数据库并没有管理
不能防止物理错误
当发生物理错误时,所有快照都被破坏
需要人工干预
备份需要人工脚本
恢复需要人工命令
与备份管理相分割
传统的备份软件不能进行应用级快照管理
CommVault的方案要点
操作更简单
采用GUI管理,不需要任何人工备份/恢复脚本
全面的策略管理:客户端策略、计划策略、存储策略
备份/恢复的效率更高
采用独特的多流备份/恢复技术
更高效的D2D2T
更高的可靠性
可支持Oracle的“断点续传”备份技术
网格存储技术提供备用数据路径
从全备份中进行对象级的恢复
能从全备份中恢复指定的表空间
能从全备份中恢复指定的表格
快照与备份的统一管理
在一个平台下管理快照和备份
利用快照和备份数据,一步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
更自动化的数据管理
对数据的在线数据、备份数据、快照数据进行统一监控、统计和报告
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和分析
全GUI管理界面
方便查看Oralce的RMAN日志
可以监控Oracle备份恢复的状态,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备份系统中查看RMAN日志,了解标准的脚本,并且方便查错
“断点续传”技术能支持Oracle备份
Operations Resume
开始备份100GB
在80GB时中断
从80GB标记处再继续
备份完成
z
操作再继续适合:
备份--文件、数据库、应用
恢复--文件、数据库、应用
辅助复制--复制备份数据
该功能允许备份、恢复、复制数据的时候,发生网络或者备份设备故障的时候,从故障点继续往下备份或者复制数据。通过该功能,可以在备份,恢复,复制数据发生故障的时候,不需要从头开始。减少了数据传送的窗口,提高了备份的成功率。
采用“路径冗余”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
Tape Library 1
Tape Library 2
Tape Library 3
Drive 2
Drive 3
Drive 1
SAN
MAServer
iDA Client
MAServer
MA
Server
Drive 2
Drive 3
Drive 1
Drive 2
Drive 3
Drive 1
StorageArray
Data
Data
Data
数据传输可通过备用路径到相同的驱动器或备用的驱动器
提高备份和恢复的可靠性和效率
能重定位出错的驱动器、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采用“系统预检”提高备份成功率
备份“系统预检”功能:允许在备份前检查所有需要的网络,备份设备和 介质资源,确保晚上备份成功。
对于用户的意义:由于备份都是在晚上做的,所以有了预检机制能够预先了解晚上的备份是否能够成功,所需要的资源是否足够(主要是磁带介质)。提高了备份成功率。
数据库
文件系统
Email
磁盘
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