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每家公司都需要数据体验设计师
来自于《商业评论》2015年7月
    尽管人人都在谈论大数据正在以何种方式改变商业和社会,然而所有这些讨论似乎仅仅着眼于数据本身。人们通常将形形色色的分析(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及规范性分析)视为主要价值来源,数据科学家也被置于这一转变的核心,被赋予执掌大数据秘钥的权力和责任。
    诚然,一些公司成功地运用分析方法简化并重新设计了自身内部流程,提高了对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实现了产品定制化。然而,大家忽视了数据经济这幅“拼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块——那就是人的因素。
    就拿社交媒体、可穿戴设备和联网家庭来说,这一切完全有赖于个人生成的数据或与个人相关的数据。这些技术不仅捕捉到人们过去的行为,而且要改
善他们今后的行为。从记录睡眠习惯到实时导航最佳回家路径,数据可以进一步充实当前体验,为人们开启超乎想象的全新可能。
    经数据充实的体验能够为个人创造价值——企业可以设法捕捉此类价值,未来赢家将是那些超越纯分析方法、以数据思维重新设计客户体验的公司。然而公司又该如何创造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呢?
    我们认为,企业需要培育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与数据科学家的思维模式截然不同但又相辅相成。它将专注于人而不是数据,依靠设计原则而非分析原则。我们构想了一种新的组织角色——数据体验设计师,他将熟练运用这种新的思维模式,与数据科学家并肩协作,引领公司前进。
    我们开展了一个全球性研究项目,对全球各地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分别来自柏林、波士顿、伦敦、纽约、旧金山、圣保罗、东京等城市),亦对方兴未艾的个人数据经济(Personal Data Economy, PDE)活动做了分析,意在确定企业为了吸引新一代数据“产消者”(prosumer, 产生者和消费者)在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时应采取怎样的新设计思维模式。
    数据产消者:一个全新的客户类别
    与任何类型的设计一样,数据体验设计首先要从人和人的需求出发。本研究的 一个结论是:公司应聚焦于“数据导向的个体”这一新的客户类别,而不能只关注数据这一新的资产类别。
    太多公司只把客户当作自身业务模式中的一个数据生成器。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个人既是数据的产生者又是数据的消费者,即所谓的数据“产消者”,企业若要在个人数据经济大潮中获胜,就需要理解和把握上述二元性的内涵。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样本中的数据产消者不具广泛代表性。即便如此,鉴于数据产消者日益增多,可以预见今日的非典型群体必能提供一定线索,帮助我们了解不久的将来,普通人对数据的看法以及他们与数据互动的方式。
    今天的数据产消者善于将数据融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充分意识到自身留下的数字足迹,这很令人惊讶。他们对数据价值的认识有以下几种。
    数据对于个人的价值 一位受访者详述了自己怎样每天撰写电子日志。他把当日经历归纳为五行内容,然后系统会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显示他在两年前同一天的日志内容。这种利用个人数据的方法,是通过采集过去某一时刻转瞬即逝的想法,将其自动转化成进展报告,从而令当事者反思个人的转变历程。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创造对个人具有独特意义的价值——无论是通过存储数据来跟踪重要的记忆和生活事件,还是通过分析数据来深入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