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docx

上传人:mama 2023/1/1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精选5篇)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篇1
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听着这首熟识的旋律,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从前……少时求学在外,书信成为我和父母沟通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一年回家我特意把读书期间的家书称了称,足足3斤6两。曾几何时,鸿雁传书成为我的期盼,那种接到信的欣喜若狂、读完信的酣畅淋漓、写完信的如释重负之感而今却不再有。放下锄头,拿起笔头,家书记录的是父母对孩子***成长成才的殷殷期盼。重读家书,我读出了父母的为人、读出他们的朴实……
原委如何度过高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天性害羞,性格内向,不太热衷集体活动。刚入学,爸爸就来信:高校是一个小社会,处理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很重要,对老师敬重,对同学热忱,对挚友诚恳,在不影响学****的状况下主动参与一些班务活动,也算是步入社会的热身吧。正是这种激励,引导我突破个人舒适圈,渐渐走出自我世界。当然期间自己也面临诸多的挫折和迷茫,书信成为我心灵强大的加油站,要擅长和同学交挚友,不要有自卑感,为什么要低人一等呢?纷至沓来的家书不断给我打气充电。
学****是父母来信关切的重点。那年考研的冲刺时刻,我得了重感冒,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几欲放弃考试,父亲的来信成为我战胜病魔、主动备考的动力,你是一个一般农夫的孩子,你能够考上高校已经很不简单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考研了,希望你能正确对待,考上就上,考不上就工作,肯定要心平气和,要像鲁能泰山对大连实德12月2号的竞赛一样,放下包袱,但是在考试过程中要仔细对待,做好每一题,要一分一分的争取,这样你才会成功。是家书陪伴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间。
家书往往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我写信简单进入状态,往往有种一挥而就、一挥而就的痛快,完全是直抒衷肠、有感而发,从不斟酌推敲,有错别字也不在乎。父亲说,他也是这种感觉,信里主要的意思是他和娘商议的,由他来执笔。那年我整个暑假都在勤工俭学,没有回家,父母很是惆怅了一阵,听说娘还偷偷抹过眼泪,但信中的口气完全不一样:假期没回来,我和你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为你这种为家着想的做法感到兴奋,思乡之心人人都有,同样父母也惦念不能回家的儿女。至今我仍旧记得当时读到这段话时内心那种酸楚的感觉。
在外求学多年,离乡又离土,但父母始终教化我,要走正道,不忘本:你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夫,没有多高的文化,往上数三代,咱家才出了你们弟兄两个高校生,从上小学,父母就教化你们努力学****好好做人,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你们没有愧对我们,但也要醒悟的相识,这只是开头,假如沾沾自喜,不思上进,也会栽跟斗,乡亲们也会用一种眼光看你们。这种告诫如芒在背,对于年少的我不啻为一剂知敬畏的醒悟良药。
沟通是两代人共同的话题,有时候学业忙了、事情多了、心思懒了,久不写信,家里就来催了:有段时间没有写信了,要常常给家里写信,要把写家信当作一种休闲,你们的家信是我们的精神力气,每逢接到你们的信,力气倍增一份精神一份财,精神不在财不来。做父母的所牵挂的就是在外求学的你们,看到你们努力了,进步了,我们怎能不兴奋呢?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的信,希望你们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你们的书信对于我和你娘来说特别宝贵,闲来无事,我们就读一读你们的来信,从中得到很大鼓舞。从信中我读懂父母心思,脸不由地一红,于是拿起笔来回信。
如今电话、QQ、微信通讯方式日趋多元,但我依旧认为:书信在传递情感的作用不行替代。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漂泊在外,我就像天空中高高翱翔的风筝,无论飞多高、跑多远,都不会偏离父母的期望,家书就是连接我和父母的风筝线。一般的家书于尺寸之间,培育给我最充分的精神滋养,传承给我最朴实的人间道理,使我少时不迷茫、困时不颓废、难时不移志,其精神价值不行估量,虽万金吾不与也!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篇2
小时候,老家门前有个很大院子,院子里种着很多棵桃树、李子树、石榴树、枇杷树和桂花树,还有小菜园。奶奶告知我,这些树是我老太太那一辈种下的。奶奶说她那时一年中三个季节有自己家的水果吃。奶奶是村上最终一个裹脚女人,也算得上是个能人。奶奶心地和善,乐于助人,在老家邻里之间相处特别好。在家里,奶奶是一把手,操持着内外家事。
奶奶养过猪,靠卖小猪给家里增加收入,哺育孩子们。后来,院子里的树先后被砍掉,剩下的一棵桂花树。所以,那棵桂花树就像奶奶一样饱经风霜,见证着我们长大。于是,每年的中秋时分,在老家最快之事,就是在这个季节的赏桂了。记得在读中学的时候,因为每周回家一次,所以每次回到家就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底下看书、听故事,就似乎小时候躺在奶奶的怀里一样。尤其是9月份,和弟弟们挤在一起,一边看书,一边在桂香飘逸的氛围里,沉醉在桂香之中。
虽然家境并不怎么富有,每逢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和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弄点儿肉来包汤团吃,并在吃完汤团后,给我们兄妹五人各发一份小月饼。闻着浓浓的桂花香,共享着传统的美味,享受着人间天伦之乐,可能是奶奶最快乐的日子。那时候商品紧缺,记得有一次在四川工作的叔叔回家探亲,带回来两个烤面包。那时,我们兄妹5人加上邻居3小孩,奶奶平均分了我们一份,像是过年一样。在桂香四溢的树下,讲解并描述平常人家的寻常故事。
月圆之后的几天,我就和奶奶、母亲们一起打桂了。这打桂是我们自己的叫法,就是采桂花。因犯难采,所以在采之前用毛竹枝做的像扫把一样的东西作为工具,打桂花,把一颗颗桂花粒打下,树底下面摊着塑料薄膜应接打下来的桂花,每次都会吸引很多人来看。我和弟弟们在树下喊着下桂花雨喽。打完之后,母亲就爬到树上去采,多时还会叫几个邻居来帮工,完了,奶奶总会大大方方地每人送上一大瓶的桂花酱。桂花酱是用桂花风干后,配上白糖装在瓶子里,然后放在灶头上熏烤而成,是奶奶特地的酿造。
后来,我随父亲去了外地,全家都离开了老家,那棵桂花树依旧在那里。每年中秋之后,大伯都会寄来那香甜的桂花酱,既有一份对奶奶的思念,更有一份那源于传承的良好家风。
去年过年前,老家的堂弟打来电话说,得赶快回家看看,说立刻要搬迁了。作为省、市重点工程的九峰水库工程规划涉及移民10个行政村,近5000人,其中我的老家在内。前些天匆忙去了老家一次,老家朴实和善的老乡们,以建设水库福泽更多的大利于社会及后人为重,以移民的身份在同意搬迁协议书上签了字。离开老家的时候,我徘徊在桂花树底下想起了很多儿时的记忆,这里发生的一切,这里曾经留下的欢歌笑语,摩挲那苍老而仍旧充溢朝气的桂花树,感慨万分。堂弟告知我说,由于搬迁,不能把桂花树移到新居地。我与家人一起在桂花树下合影,作为我永存的纪念。桂花树恒久在心里。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篇3
家,是我们生命最初的落脚地,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港湾,是我们行走千里之外的牵挂……家,是我们一切暖和和力气的源泉。
我的父母都诞生于上世纪50年头,最高学历都是初中。父亲诞生在哈密地区农场,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人,,少年时期随外公来到哈密地区伊吾县,母亲嫁给父亲后就来到地区农场成为一名农工。父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四人,在父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的真善美,父母亲用朴实无华的言行,在无形与无声中,教化我们***。
孝字传美名
爷爷去世早,父母亲结婚后,奶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奶奶虽然哺育了六儿两女,但在我们的记忆中,奶奶始终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奶奶的身体不是很好,几乎做不了什么家务,母亲的劳动是辛苦的,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寒冷酷暑,母亲从不应付做饭。春节有春节的油饼油果饺子,惊蛰有惊蛰的炒面油煎鸡蛋,端午节有端午的米糕糖稀,奶奶生日有生日的长寿面……全部的饭,第一碗都是盛给奶奶的,或由父亲或由我们端过去。在农活空闲的时候,母亲就帮奶奶梳头辫辫子盘头,或者给奶奶换洗衣服。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在父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始终整理得很精神。
父亲作为汽车驾驶员,出车频率很高,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是平常,但再忙再苦,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问安,陪奶奶说话,有空闲时也时常陪在奶奶身边。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二伯去世,年过八旬的奶奶受到巨大的打击,日渐消瘦,眼睛也哭瞎了,日常起居都成了问题。在这种状况下,父母把上班之余更多的时间花在照料奶奶上。
勤字写人生
父母的人生信条中,勤是很重要的。勤奋、勤劳、勤学……在上世纪70年头初,许多人事想不到的是,父亲所开的汽车是父亲与其师傅两人组装出来的,在当时环境条件下,以父亲与其师傅的文化水平,组装一辆汽车是何其艰难,车的大部件是买来的,有些小部件基本是父亲与师傅两人自制的。有组装车的基础,父亲在从事20多年的汽车驾驶员工作时,车辆自己修理,困难自己解决。也基于这种勤奋勤劳勤学的良好品质,父亲一生学会很多工种技术,木工、钳工、电工……母亲是家中的独女,在未成家以前,母亲很少做饭,更不会做衣服。但有了我们以后,母亲学会了缝纫,我们从小到大的衣服,家里的窗帘、床单、被套、沙发垫……都是母亲的杰作;包子、饺子、凉皮、米糕、拉条子、焖饼子、抓饭……母亲的饭做得相当好。
在我小学时,农场冬天举办扫盲班,上课的地方离家三公里,天寒地冻不说,还要翻越铁路。母亲是初中毕业生,在当时文化水平算不错了,加上奶奶和爸爸不太同意母亲去上课,但母亲坚持要去。中学时,班主任老师知道我的母亲后,很仔细地告知我,她曾担当过母亲扫盲班的语文老师,我的母亲在扫盲班是学****最仔细的。当母亲从事园艺种植葡萄后,母亲又勤学成为场里最早的农夫技术员,为农工们指导传授葡萄种植和修剪技术。
严字教子女
父母亲的严体现在对我们的教化上。父母亲的钱放在哪里,我们都知道但没人去动它。但弟弟一年级的暑假里,自己拿了父母的五元钱,第一次上城和同学们去了火车站新华书店。火车站距离家有十多公里,弟弟与伙伴们为抄近道沿火车道跑去,印象中曾有孩子被火车卷进铁轨碾压而死。弟弟他们早上动身,午后便返回到家,没有舍得花钱吃东西,买了些铅笔小人书,还特地为母亲买了条围巾。当弟弟欣喜地让母亲看他买的东西时,母亲拿树枝当我们的面抽烂了弟弟的手心,让弟弟自己找错误,以此教化我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行为。
农场的教学无论从条件和师资,都不能与城市相比。进入初中后,父母想方法将姐姐、我和弟弟送进城市的初中上学。我们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父母比我们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早晨六七点钟吃拉条子的日子在我们家是很常见的,父母总怕离家求学的我们饿肚子。后来,我们寄住在亲戚家里,学****的日子没有那么累了,但父母的辛苦辛苦,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时常有回农场上学的准备,但父母严厉地告知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再苦再累他们也心甘。在父母的严教下,我们姊妹四个,弟弟上了高校,姐姐上了大专,我和妹妹也上了中专,先后走出农场进入城市工作。
敬字促家和
父亲20多年从事驾驶员工作,早出晚归辛苦,40多岁就患了冠心病。父亲在医学院做冠心病手术,母亲陪伴了一个多月,,母亲坚毅地扛起家里的重活,父亲也学会做很多家常饭、做很多家务活帮助母亲,父母就这样互敬互爱着。当我们都走上工作岗位时,家里的生活日渐好转,但父亲又被查出鼻咽癌,在肿瘤医院一做放疗就是三个月。刚刚查清病时,父亲一度想放弃治疗,他觉得一生都亏欠对母亲的照料,没有让母亲享过一天福,接近晚年,还让母亲为他操劳。但母亲觉得,苦难来时,夫妻共同面对,坚毅挺过去,日子总会好起来,父母的互敬互爱让同病房的病友感动。有母亲精神上的极力支持和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父亲挺过了艰难的治疗期,父亲的病慢慢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