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的影响与策略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1,96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的影响与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芳官 2023/1/19 文件大小:1.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的影响与策略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是由【芳官】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法 学 理 论 研 究  法制博览  2021年9月中• 51 •
智能合同对
《民法典· 合同编》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王谦
(江西警察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它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合同是人
工智能技术和合同结合后的产物,其兼具了人工智能的属性和合同的属性,因此在特征上和一般
合同存在差异。但合同是民事行为中非常重要的载体,对其进行法律效力评价和认定是明确双方
权利义务的核心环节。本文从《民法典· 合同编》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智能合同的效力评价和
认定展开研究,以指导《民法典· 合同编》的完善思路和智能合同的应用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智能合同;《民法典· 合同编》;影响
一、智能合同的概念和性质判断和常规合同存在差异。
智能合同是合同智能化后的产物,是人工智二、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中形式要
能在民事领域应用后的结果。从形式上来看,智件的影响
能合同是将现实合同转化为代码的形式加以保存合同成立是合同是否发挥效力的重要条件,
和应用,因此其兼具了人工智能和合同的双重特根据《民法典· 合同编》相关规定“合同自成立
征,那么代码化后的合同还是否能够称之为合同时生效”,那么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
则是我们应当考虑的关键问题,也是评价智能合中合同成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智能合同成立的认
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的前置问题。[1]定上。[3]
根据《民法典· 合同编》相关规定,平等民合同成立需要一定的要件。[4]以一般书面合同
事主体之间通过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达为例,书面合同的成立以双方签订为形式要件,这
成的协议、要约等均可称为合同。[2]我国民事领是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意思上的一致性后形
域法律并非严格的规范和限定,因此在合同的成成的固化成果。因此“双方签订”是书面合同成
立上较为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于合同立的要件。
形式并无严格要求,并非书面的合同才具备法律智能合同的订立具备了人工智能和合同的双
效力。比如,张三和李四约定,张三卖给李四一头重特征,[5]我们需要通过评价影响合同签订的因
牛,李四付给张三100元,双方协商一致时,即使素来确定智能合同成立的要件。智能合同与常规
未签订书面契约,此时在张三和李四之间就已达合同签订因素上主要有两方面差异,一方面是常
成了“一头牛的交易合同”,张三具有交付一头牛规合同的签订是双方面对面协商后的结果,是面
的义务和收取100元的权利,相对的李四则具有支对面状态下作出的决定,智能合同签订时双方很
付100元的义务和收取一头牛的权利,双方的交易可能并未见过面,甚至你不知道签订合同的另一
合同在协商一致时已经达成。方是否具备民事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签订形式上的
如果遵从民事法律领域的一般思路,合同的差异,智能合同签订大多是一方发出,另一方接收
成立不以形式为限制的话,智能合同的形成具备并签订,发出方是默认签订的状态,若另一方接收
“双方协商一致”“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具有则智能合同成立,因此智能合同的签订并非协商
一定表现形式”等合同的一般特征。因此遵从合后的结果。
同订立的一般规则,智能合同是完全符合《民法那么是否为面对面签订以及协商的结果会不
典· 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其属于《民法典· 合会影响到合同成立,就是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
同编》中“其他形式”的合同,是用代码组合表同编》中合同成立影响的具体表现。如果单纯考
示的合同形式,因此智能合同具备法律上的效虑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双方是否为面对面签订
力,只是具备了人工智能属性以及在存在形式上以及是否为协商的结果并不影响智能合同的成
万方数据
• 52 •2021年9月中  法制博览  法 学 理 论 研 究
立。首先,《民法典· 合同编》中并未强调合同必行合同或主动撤销合同。当然实名认证并不能完
须为合同双方面对面签订,即使在常规合同的签全避免主体资格认定导致合同瑕疵的问题,在法
订中,也存在一方未到场由另一方或第三方代签律实务中我们仍需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
的情况,因此是否为双方当事人本人面对面签订法进行个案处理,但加强实名认证的精准度以及
不应当成为阻碍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其次,智能主动放宽义务方撤销合同的权利是减少主体资格
合同的内容虽然并非双方协商的结果,合同虽然认定导致智能合同瑕疵的有效思路,也是当下最
是以代码的形式存在,但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处理办法。
说,识读代码表示当事人预设了这些代码,因此从(二)意思表示真实认定
形式上来说双方当事人就智能合同的内容是“心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具备法律效力的关键特
知肚明”的状态,在形式上已达成了“一致”的征,若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效力可能出现自始无
结果,因此有理由认定为双方均同意,这应当属于效、效力待定的瑕疵,因此保证意思表示真实是合
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形。同具备效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从形式上来看,智能合同并不违背《民智能合同中,意思表示通过代码的形式体现
法典· 合同编》中关于合同成立的相关规定,即(其形式上可能是文字、图片等,但本质上是计算
智能合同并不影响《民法典· 合同编》中合同的机二进制编码),双方当事人通过代码完成合同签
成立,但我们需要考虑到智能合同人工智能的特订,意思表示也存在于代码之中,通常不会出现意
殊性,评价合同成立的时间点。可以参考书面合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但存在代码转码错误、链接
同成立的时间确认规则,智能合同的内容是双方错误的可能。因此智能合同的意思表示一般是真
默认同意,那么就应当是一方面发出相应意思表实的,若代码的转码、链接有误则双方意思表示上
示,另一方获悉意思表示为成立时间,这个成立时就会产生偏差,可通过事后追认来解决这一问题。
间应当为接收方“浏览”智能合同的时间。为确保意思表示真实,那么就需要做好智能
三、智能合同对《民法典· 合同编》中实质要合同代码管理,只要代码不出错,双方的意思表示
件的影响就是真实的、一致的,因此为避免智能合同这一问
合同实质要件是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能题,我们需要加强网络环境管理,尤其是做好网络
否发挥法律效力以及是否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依交易的后台监控工作,规避代码转码、链接错误导
据,[6]根据《民法典· 合同编》相关规定合同的致合同效力瑕疵的风险。
实质要件主要包含三方面,即主体资格认定、内容(三)内容合法性认定
合法性认定和意思表示真实认定。内容合法性指的是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
(一)主体资格认定范,若合同内容不合法则合同自始无效,是合同无
主体资格认定是智能合同实质要件评价的难效的强制性规定,是合同不可违背的根本原则。
点,因为智能合同具备人工智能的特征,因此智能智能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必须要经过内容
合同主体资格的认定具有隐蔽性。合同双方主体合法性审查,若其违背了内容合法性原则,则合同
资格的来源受到当事人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始无效。在实际审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智
影响,根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民事行为能力人是能合同形式进行审查,还要对合同的实质进行审
十八周岁以上,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完查,确保形式和实质的双重合法特征,从而保证智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根据合同内容这个条件可能合同的合法性。
,
以放宽如八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作为单参考文献
纯的受益方签订合同……
[1]
双方当面签订的合同可以从外貌以及其他特应对思路[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征上确认其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智能合
2020,39(3):94-100.
,
同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双方达成智能合同时身[2]张颖,
,
份信息是隐蔽的这种隐蔽性会导致智能合同存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0,33(5):41-50.
,。
在瑕疵从而影响到合同效力的评价比如未成[3]
年人使用手机在网络上和商家达成买卖的交易战[J].数码世界,2018(12):11.
合同,是否具备效力,需要事后成年人的追认或[4]王竹,[J].西南石油
默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86-95.
为避免主体资格认定导致智能合同效力评价[5]
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实名认证的管理,通过认[J].法制博览,2018(33):6-9.
证信息来进行主体资格评价,若当事人实名认证[6][J].法制与
信息不符合资格评价条件,则另一方可以拒绝履经济,2020(10):71-72.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