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科引流与伤口处理
胃肠胰外科
何伟玲
外科引流定义
引流是指将组织裂隙、体腔与有脏器官骨的液体引离原处与排出体外。广义的引流还包括内引流,如胃肠减压、留置导尿与胃肠之间的短路吻合等。
外科引流目的
引流的液体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液体(指脓液)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非感染性液体包括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目的。
外科引流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①吸附作用:在伤口内放置纱布类引流物,伤口液体借助于纱布毛细管的吸引作用,而被引流出体外。②导流作用:在伤口内放置导管状引流物,伤口液体凭借其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通过导管腔被引流出体外。③虹吸作用:体内位置较高的腔内液体通过引流管流入位置较低的引流瓶中。条件是体腔中压强与瓶中压强相等,内管口不能露出液面。,借助负压作用吸出伤口内液体。引流可分为开放式与闭合式两种类型。上述吸附作用与导流作用的引流为开放式引流,其缺点是容易有外源性污染。而闭合引流需缩小体表引流口,将引流管外端通向封闭的容器,如上述虹吸作用引流与主动引流。
1、油纱布(条):用于清洁或新鲜肉芽创面,以利促进上皮生长。
2、盐水纱布(条):利用虹吸作用,引流分泌物较多的创面。
3、橡皮片引流:用于浅表,腔窄的伤如(颈部、指端)。
4、卷烟引流:既可发挥虹吸作用,又可减少刺激,防止粘连,多用于
腹腔内II、III类切口的引流。
5、管状引流:由各种形状的橡皮管或硅管制成,置入体腔(腹腔、胸
腔、关节腔等)一端,可供持续引流(包括负压引流等)或灌浇药物注入之用。
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严防脱落,一旦脱落必须即时处理,最大限度避免脱落后造成的不良后果。
引流物的选择与使用
各种引流管
(1) 烟卷引流管(2) 双套管引流(3) 双套管引流自制(4) 乳胶引流管(5) T形引流管(6)蕈状引流管
引流适应症
:浅表较小的脓肿切排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深部较大的脓肿切排后,用软胶管引流。手指脓肿常行对口橡皮片引流。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行闭式冲洗引流管引流。胸腔脓肿行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腹腔脓肿、化脓性疾病多行橡胶管引流,由于烟卷引流条不充分,最好不用。深部组织引流大多需用闭合式主动引流,如引流不通畅,后期也可改用开放式被动引流。:临床上,非感染性液体引流比感染性液体引流使用更广泛,且多采用闭合式引流。常规颅脑、颈部、胸腔、腹腔、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系统等手术,由于术后伤口渗血、渗液,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或产生严重并发症,同时伤口积血积液,将增加伤口感染率并影响组织的修复。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可明显减轻局部压力,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引流注意事项
、手术中情况,以决定选择何种引流方法以及何种引流物。,胃肠手术应放在吻合口附近。否则使引流不充分而残留死腔。,而从切口旁另戳孔引出体表,以免污染整个切口并发感染。,以防引流物滑出切口或掉入体内。一般用缝线将引流物固定于皮肤上。,否则拔引流物时将难以顺利取出。,即时清除引流管内堵塞物。、颜色、气味,以判断疾病的转归。
引流物拔除的指征与方法
引流物去留的时间,一般根据不同引流适应症及引流量决定。拔除过早,分泌物引流不充分,重新积聚。拔出过晚,感染机会增加,影响伤口愈合,甚至产生其他并发症。
(一)无菌手术的伤口与体腔渗血引流:一般伤口与体腔内,预防性引流物如渗出液(血)已停止或引流量少于30~50ml/d,可于手术后24~48小时内一次拔除。拔除时应先予以旋转、松动,使引流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然后向外拔除。如有障碍,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断裂,可等待次日拔除,对内部有固定的引流物更须注意。如有数根引流管,则可分次取出。
(二)脓肿引流:在脓腔缩小,引流量显著减少,小于10ml/d,可采用更换细引流管或逐渐拔除,使伤口由肉芽组织所填充,防止皮肤层过早愈合。有时可用X线造影检查或通过B超、CT或MRI观察脓腔是否消失,再决定引流物能否拔除。
引流物拔除的指征与方法
胃十二指肠减压管:一般术后2~5天拔除,其拔管指征:,无明显腹胀,夹管后无腹胀。,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