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关联理论在寓言翻译中的应用和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联理论在寓言翻译中的应用和启示.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9/13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联理论在寓言翻译中的应用和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联理论在寓言翻译中的应用和启示
摘要:文章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寓言的翻译,运用其动态的语境观和关联原则指引译者走出寓言翻译的困境。文章基于汉语寓言的特点,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汉语寓言翻译这一研究领域尝试性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寓言;关联理论;翻译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然而,汉语寓言由于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在跨文化翻译中造成了很难解决的问题。虽然讨论汉语寓言翻译问题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这些文章无外乎简单的建议译者采取直译、意译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寓言,至于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使用这种译法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使用其他译法,却从未讲清楚过。虽然也有一些学者从语用学和文化交际的角度讨论过汉语寓言的翻译,主张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寓言的作用、文体风格、读者的文化背景等等,但翻译中的决策究竟与这些因素是怎样具体联系起来的却仍不清楚。就像著名学者unication)”和“关联性(relevance)”的概念。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人发出一种明示刺激,向听话人表明其在通过这种刺激向他传达一系列假设,而听话人将话语和自己认知语境中的一系列语境假设结合推断出话语的意义。关联理论的中心论点就是。根据人类交际的心理特征,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话语是具有最佳关联的。由此Sperber and blance),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对等。因此,成功的翻译只能是与原文在相关方面充分相似的文本。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使我们避免了诸如“直译”和“意译”这种长期存在翻译学界的争议。在关联理论框架内。所有的翻译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与原文本在相关方面充分相似的阐释性用法。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只是在与原文本的相似程度上有所区别,或者说在不同的方面与原文相似。 翻译成功的条件
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交际行为是与“关联原则”相一致的。因此,要保证翻译成功,译者在选择具体翻译策略时也必须保证译文本身传达了其最佳关联性。这条原则既规定了译文应该在哪些方面与原文相似,又规定了应该怎样实现这种相似性,即在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时,译者应该保证译文内容对译语读者产生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但在表达方式I-X不使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意向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选择翻译方法时,要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虽然这条原则并没有指出具体的做法,但任何具体的翻译手段或方法都可以看作是关联原则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Gun,2004)。实际上翻译原则只有一个:时刻保证译文的最佳关联性。

3 关联理论在汉语寓言翻译中的应用

由于在使用汉语寓言时,人们通常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因此寓言的意义是含蓄的。又是具有同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熟知的文化遗产,因此它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是交际行为,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使交际成功,而不是与原文“对等”。“对等”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在汉语寓言翻译中。而“交际”并不总是完美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奢望翻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完美的。根据关联理论。只要做到成功的交际,即保证译文符合关联原则,我们的翻译就是成功的。唯一衡量寓言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译文是否对读者产生了足够的语境效果而未花费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