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0
文档名称:

《美学基本理论》高等院校专业教材.pdf

格式:pdf   大小:2,218KB   页数:3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美学基本理论》高等院校专业教材.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9/13 文件大小:2.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学基本理论》高等院校专业教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章提要: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古老的
哲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
美学与相关学科构成种种关系,并逐步形成一些交叉学
科和边缘学科。美学研究三大任务和中西研究美学的方
法。如何学****和研究美学的问题。
第一节美学是什么
一、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在年,德国的哲学家鲍姆嘉通的拉丁专著《美学》
( 第卷)出版,实际上宣告了“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为举
世公认。事实上,早在年月,鲍姆嘉通就在他所发表的学
位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中首先提出了这一学科名称。它源于
希腊文,原意指用感官去感知。按本意来翻译的话,应为
“感性学”。而由日文转译为“美学”后,我国一直沿用至今。
鲍姆嘉通从建立完整的人类知识体系出发,指出人类理功
能(活动)本有知、情、意三个方面,应有三门学科对它们分别加以
研究,研究知的为逻辑学、研究意的为伦理学、研究情的学科则尚
付阙如;他还从认识形态的角度指出,相对于研究“明晰的认识”
(知性认识)的逻辑学,应建立一门学科专门研究“朦胧的认识(”感
性认识)。所谓研究“情”、研究“朦胧的认识”的学科,就是鲍姆嘉
通所谓的“,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美学”。鲍姆嘉通
的《美学》,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什么样的感性认识才构成
美; 这种感性认识,如何安排才算为美; 这种感性认识如何构
成表现美。鲍姆嘉通提出美学为独立学科,至今已有多年的
历史。西方把鲍姆嘉通称为“美学教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
“美学”这一学科的名称,在西方还是经过了一番讨论和论证,表现
为以下四种观点: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认为,按照“理性知识的对象是
真,美学知识(即感性认识)的对象是美。”这个观点较接近鲍姆嘉
通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感和感性认识不能等同,它们有
本质上的区别。鲍姆嘉通的观点把二者混同起来,是不正确的。
康德对鲍姆嘉通的观点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他在《纯粹
理性批判》中认为,鲍姆嘉通把感性认识作为美学研究对象,是“不
成熟的尝试”。康德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认为“人的审美判断
是属于感性经验的范围”。康德的先验哲学是与感性学相矛盾的。
“人具有一种先天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东
西,这属于理性的东西,审美判断是感性的。”
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放弃了以前的观点,认为“:鲍姆
嘉通的感性学具有审美意义。”康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这是因为所谓的“审美判断”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单个事物所进
行的单称的判断,它同人的感觉经验联系在一起;二是美的东西有
普遍性、必然性,审美具有社会意义。一个美的东西,整个社会承认
它,具有社会性。这就是理性的东西。审美判断,既有感性认识,又
有理性认识。它保持感性,又超越感性;它不是概念,又趋向概念。
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用感性学是不太合适的,美
学应该用“,才符合美学”的意义。然而,美学所讨论的
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美。所以“,正当的名称,是艺术哲学”。
不过,黑格尔最终还是把自己的讲义命名为《美学》,这是由于约定
俗成,这个名称“已为一般语言所录用”。
从以上四人的观点来看,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运用
①黑格尔:《美学》第卷,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鲍姆嘉通关于建立美学学科的意见,几经争论,大致上也就把这一
学科名称确立起来了。所以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美学又是一门古老的哲学
美学在鲍姆嘉通以前,虽还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已有大
量的美学思想存在于哲学、文艺理论之中。蔡元培说过“:不论哪
种学问,都先有术后有学。”美学思想是和人类文明同时发生和
发展的。美学在西方成为独立学科前,基本上是哲学的附庸,是属
于哲学里的一个部分。古希腊的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里,提
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它不是讲具体事物的美,而是什么东西使
美的事物成为美。是美本身,即美的本质问题。美的本质问题的
讨论,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延续下来。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古代美
学思想实际上就包容在古老的哲学之中。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情
况也差不多,先秦的孔子、老庄等从人生态度入手,阐述各自美学
思想,也有一定的哲学意味。所以说,美学既是一门年轻科学,又
是一门古老的哲学。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关键要有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这
是成为一门学科的一大前提。对美学研究的对象,历来争论颇大。
上一节我们提及的列夫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康德、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