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球的结构
——一节教案
太原市62中武玥
2012年11月
[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l  ,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用学科语言相互交流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特征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的组成,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节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地球的内外结构其实质是了解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兴趣及科学探索精神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幔及软流层和岩石圈,外部圈层界线。
[教学方法]
l   情境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画图示意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地球结构模型或自绘地球结构示意图
[课型]讲述新知课
[设计意图]
。
,还能更好地落实地球内外部结构分层,掌握各层特点。
,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科学、探索追求的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神七飞天资料: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在甘肃酒泉发射升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首次实现太空漫步。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返回并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满怀豪情、满怀喜悦,13亿中国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走出飞船舱门迈进太空的第一步,不仅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也再次掀起了全世界的航天热,这一时刻必将被历史所铭记。
问:目前,人类可以“上天”,是否还可以“入地”?(同学七嘴八舌)
人类目前用什么方法可以“入地”了解地球内部?(地震波的方法、钻探取样、火山喷发等)
(设计意图: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和光荣,“谈天”是为了“说地”,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高。)
板书: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播放:一段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动画资料。
指导学生阅读书P25“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思考下列问题:(请1-2位学生发言,老师作适当补充)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有哪两种传播方式?其传播有何规律?
回忆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房屋倒塌、地面崩裂、堰塞湖的形成等,当时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应该先上下颠后左右晃)
地震波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了解地震,增强爱心。点出了解地震波的目的,起承转作用)
指导学生读图1-21“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