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互动仪式理论框架.docx

格式:docx   大小:2,36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互动仪式理论框架.docx

上传人:久阅文学 2023/1/26 文件大小:2.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互动仪式理论框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互动仪式理论框架 】是由【久阅文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互动仪式理论框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互动仪式理论框架
提出了社会互动的仪式链模型,即互动仪式的参与者在关注点与情感的相互连带中,能够产生一种共享的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进而形成新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形象。
根据柯林斯的观点,互动仪式是一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3,其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这些要素彼此形成反馈作用,并且当它们有效综合,积累到高程度的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互动参与者就会产生以下体验:;;“神圣物”;、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如此可见,互动仪式的核心是一个时间推移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发展出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相应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4,随之,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动仪式链模型。
以情境为起点,在总结涂尔干和戈夫曼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之后,柯林斯对“互动仪式”这一概念进行了强调,指出“互动仪式”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兰德尔·柯林斯,2009:,高度的相互关注,即高度的互为主体性,跟高度的情感连带一一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相互激起/唤起参加者的神经系统一一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兰德尔·柯林斯,2009:)柯林斯建构了具有因果关系和反馈循环的互动仪式模型(简称工R模型),详细阐述了仪式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仪式发生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
如图1所示,互动仪式由四要素组成:两个或以上的人身体共同在场、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对象或活动上并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催生了群体兴奋,输出
了四种主要的仪式结果:成员身份的感觉、兴高采烈的感受、对群体符号的尊崇,以及对破坏群体团结行为的愤怒。(兰德尔·柯林斯,2009:-87
群体聚集、相互关注焦点和共享的情感状态三者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当人们彼此有了直接的身体在场,便形成了际遇;人们开始针对共同关注的焦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聆听他人的意见。在沟通交流中,对某一问题的共同看法催生了共同的情感体验,讨论的热情进一步迸发,热烈的氛围感染着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每个人都更积极地表达自我、更积极地回应他人,在获得他人更迅速、更频繁的回应之后,个人表达的热情进一步升华。可见,相互关注焦点、共享的情感状态之间存在反馈加强的作用,这一过程的循环最终会带来集体兴奋,使群体成员间产生高度的情感共鸣。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的关键在于“参与者情感与关注点的相互连带,它们产生了共享的情感/认知体验”。(兰德尔·柯林斯,2009:
对于互动仪式来说,只有当各构成要素有效结合,并产生相应结果时,仪式才能成功。成功的互动仪式使参与者得到了很强的关注,创造了一种共同的象征现实,他们在那一时刻共同相信这一现实。(陈权,2012:)若仪式的构成一端即时回应医乏、集体兴奋较低、共同连带很少甚至缺失,或仪式的输出一端“缺少或没有群体团结感、没有固定或变化的个人认同感、缺乏对群体符号的尊重、没有升腾的情感能量”(兰德尔·柯林斯,2009:,互动仪式便是失败的。避免仪式失败,最为主要的就是强化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使参与者从互动过程中获得情感能量,产生高度的群体认同。
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链理论是关于情境的理论,互动的情境可大可小,小到两人会话,大到社会运动,看电影这种仪式显然属于这一理论的关照范围。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其发生有四个起始条件:。。。。在这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项———共同关注的焦点,与第四项———共享的情感状态。当组成互动仪式链的各要素有效综合,并积累到高度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互动参与者就会产生以下体验:。(EE),即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神生物”。,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
互动仪式链理论模型是一个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模型,该模型具有4个起始条件:(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因此不管他们是否会特别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能通过其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3)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些要素彼此形成反馈作用。当组成要素有效地综合,并积累到高程度的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参与者会有以下4种互动体验的结果:(1)群体团结,一种与认知相关的成员身份感。(2)个体的情感能量(EmotionEnergy,简称EE),即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
取的感觉。(3)代表群体的符号,使成员感到自己与集体相关。这也是涂尔干说的“神圣物”。(4)道德感:维护群体中的正义感,尊重群体符号,防止受到背弃者的侵害。与此相对的是违背群体团结及其符号标志所带来的罪恶或不得体的感觉。[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