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docx

格式:docx   大小:32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3/1/27 文件大小:3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
和寿星,徐中志,薛润光,杨少华,谭敬菊,李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争辩所,云南丽江674100〕
白芨(Bletillastr)i又at称a紫兰、甘根、连及草,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假鳞茎块根状,白色,植株高度30~50cm,有叶3~6枚,总状花序顶生,花色一般为紫红色,花期一般4月~5月,果熟期11月底。白芨主产我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用途广泛,不仅欣赏价值较高,可用作园艺栽培,也是常用中草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成效,工业上也可用作糊料或提取白芨
胶。随着对白芨成效争辩的深入,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也逐年攀
升。由于长期无限制的人工采挖,野生白芨资源隐藏量日趋削减,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般承受分割假鳞茎的方式进展生殖,1个假鳞茎1年仅能形成1~5个假鳞茎,生产效率极低,经济效益也不佳。白芨1个蒴果内含种子数万粒,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人工无菌播种则能获得很高的萌发率,可以做为一种规模化生产白芨种苗的方法。本技术承受两步培育法,对常规兰科植物无菌播种育苗技术进展了一些改进和简化,播种至炼苗仅180~240天,节约了生产本钱,对促进白芨人工栽培产业进展以及保护野生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材料
白芨人工杂交授粉后120~180天尚未开裂蒴果内种子。
培育条件
以MS为根本培育基。(1)种子萌发培育基:MS+6-BA1mg·L-1+NAA5mg·L-1+
活性炭1g·L-1;〔2〕植株分化及壮苗培育基:MS+6-·L-1+NAA1mg·L-1+活性炭1g·L-1+香蕉泥100g·L-1。上述培育基均附加8g·L-1琼脂和30g·L-1蔗糖,。培育温度(23±2)℃,种子播种后承受全暗培育,萌发后转入光照培育,光照度20~25μmol·-2·ms-1,光照时间14h·d-1。
生长与分化状况
材料的无菌处理
采收120~180天果龄白芨蒴果,切除花梗和残留柱头、花瓣,用70%酒精擦拭干净后浸入1g·L-1HgCl2溶液中2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以无菌水清洗3~4
次,吸干水分后剖开蒴果,将种子直接撒播于种子萌发培育基(1)上,播种密度以大致铺满培育基,种子间不相互重叠为宜。
图1白芨种子萌发状况
种子萌发
播种15天后能看到有少数胚膨大并突破种皮,开头萌发,转入光照下种子开头变绿(见图1)。白芨种子萌发不整齐,播种60天后仍有种子萌发,经抽样统计,%。萌发较早的种子在顶端产生一个小突起,形成一枚子叶,
连续培育则顶端伸长并长出1~2枚叶片。
植株分化及壮苗培育

播种60天后,白芨种子生长旺盛,已大致长满培育基,并在顶端分化出叶片,可转接入植株分化及壮苗培育基(2)内,留意每瓶接种种子数量宜少不宜多,大致100~200粒/瓶为宜,既有肯定的群体数量,又为后期植株的生长留下了空
图2白芨生根壮苗状况
间。在培育基(2)内,白芨种子顶端分化叶片,底端渐渐生根,生长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小植株。由于种子间遗传差异,白芨植株生长速度差异较大,培育120天后,多数植株高度超过10cm,并在基部形成大小不等的假鳞茎(见图2)。
炼苗移栽
在培育基(2)内生长120~180天后,培育基养分成分根本耗尽,白芨植株根本长满培育瓶,此时外界气温也渐渐上升,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就可以炼苗移栽了。炼苗时,先将培育瓶置炼苗棚内过渡培育15天,3~4天内渐渐揭开瓶盖,然后留神取出无菌苗,尽量勿伤根、叶,洗净培育基,将植株拆分开,密植于以腐叶土为基质的苗床上。栽种好后,以1000倍70%多菌灵溶液浇施定根水,炼苗棚内温度把握在10~25℃,空气湿度80%以上,初期遮去自然光的90%左右,每周喷洒1000倍70%多菌灵溶液一次,%磷酸二氢钾和
%尿素混合溶液三次。炼苗移栽60天后,局部植株有根、叶长出,遮光率可降到70%左右。当年秋季倒苗后在基质内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芨种球,可留在炼苗棚内越冬,留意掩盖松毛等材料保湿,或过筛选择后在冷库内保存,翌年春即可作为种球供大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