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3/1/2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涂建勇
【摘要】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对于在一线的数学教师确实有着不少困惑,针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笔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相信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
【Key】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
一、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孩子成绩比国外的孩子好得多,不管是什么学科。但是仅限于书本上的成绩,而在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中国的孩子与国外的孩子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呢?从21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我国的教育初显成效,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中多数老师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发
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只有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核心素养”一词应运而生。
“核心素养”指出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目前每个学科都应该有着共同的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前提。由于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有的特性,都有着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不同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个名词,在现在的教育领域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它真的就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吗?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是核心素養。
教育部正式印发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名词: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这是21世纪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它诠释了教育是培养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那它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来说,真的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吗?“素质教育”是针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现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中国式回答。而21世纪提出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回答了“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
三、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就数学学科来说,它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呢?黄翔教授指出: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抽象、逻辑推理、建模。而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所培养的人的素养是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想问题,用数学的表达去准确阐述每一个想法。简单发说,数学不是仅仅交给学生不同难度的知识,而是学生除了学到了知识,还有那潜移默化融入自己思维的一些数学思想。社会中不乏认为数学无用的人在,他们认为除了小学的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能用到,其他的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几乎用不到。那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也就是数学学科的所要培养的人,不是单纯地学知识,而是就算他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忘完了,但是他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想问题,用数学的表达去准确阐述每一个想法。数学学科素养就是数学所培养的人的素养。即培养数学眼光去看世界、数学思维去想问题、数学表达出阐述。
四、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师的发展
既然数学教学是要培养人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表达。那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来说,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才能在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好这些素养呢?
(一)注重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个数学核心词,有学者认为这十大核心词正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其实也是有理可依。发展学生的这十个方面也就是在培养人的数学素养。而概括的来说数学就是培养人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表达。这十个细化的核心
词规范着数学所要培养的人。所以要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也就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逐步落实这十个核心词。把这十个核心词在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为目标。
(二)发展必备能力

课标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依赖于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基础,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也就是自我发展的一个方向。
此外,数学抽象能力,是数学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是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而是以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维,进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小学教学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仍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很多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会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导致学****可能会比较困难。数学抽象能力在数学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抽象能力又是逻辑思维的重要表现。能够准确、迅速地将事物抽象化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体现。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在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升自我的意识,促进学生发展。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依据推理的功能不同,我们可将数学推理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出一个结果。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等,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这两种推理在解决问题中功能有所不同,但是却相辅相成,共同撑起解决数学问题的重担。推理能力应该贯穿于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及综合实践等所有内容中,包括所有的学****活动中。所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这个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把现实中的一些没有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一种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把现实问题转化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者轻易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數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
数学的意义。在数学建模中提高了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已经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数学学科必备品格

数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过程,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去接受挑战,不断地去思考、去创造。而这些数学特有有性质,也培养了孩子的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勇于探索的品格,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过程,通常是化繁为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事情一步一步解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教会了学生对待生活的太度,遇到事情要有清晰的条理,把事情条理化,一步一步的去解决,培养了孩子的求简精神。

数学对于不同学生的难易程度一定会不同,但学生都会经历解题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可能结果还是失败,但是数学培养了人的意志,就算是不断地失败,但是只要坚持,就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而在这个的过程中,数学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不惧困难,坚持不懈解决问题的品格。
(四)开拓数学视野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绝不是仅仅从课堂上进行,还应该开拓孩子的数学视野。数学的要培养一个全面的人,那么单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生活中对待数学的态度,是否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世界那么大,应该让孩子们去看看。开拓孩子们的数学视野,打开学生
看待事情的胸襟,同时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也打开他们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多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往往被局限的思维或许在探究、讨论中得到了启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思考和探索,寻找正确的突破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发展,使得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落地,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
【Reference】
[1][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8).
[2]“种子”—从数学学科的维度[J].新课程研究,2016(3).
[3][J].求知导刊,2016(4).
[4][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