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0
文档名称:

山东省寿光市招考2853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第5次).docx

格式:docx   大小:75KB   页数:1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省寿光市招考2853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第5次).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3/1/30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省寿光市招考2853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第5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山东省寿光市招考2853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第5次) 】是由【阿哈哈哈吧哈哈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东省寿光市招考2853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第5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山东省寿光市招考2853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共100题)
,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表、钱物拿走。本案中_____。
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
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既要有共同犯罪行为,又要有共同犯罪故意,即二者要有犯意联络,认识到他人也在从事犯罪行为,本题中李某和张某并没有犯意联络,故不属于共同犯罪。李某将王某打伤,属于故意伤害,而张某趁王某昏迷之际将其财物拿走,属于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的窃取他人财物,且没有使用暴力,属于盗窃,故B正确。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不正确的是_____。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二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解析】B。考察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监督实施。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出淤泥而不染”这一说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_____。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这句话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一致性。因此,正确选项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土时,碰巧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的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的原因是_____。
A:水蒸发时把里面的热量带到了人身上
B:洒水后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很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减缓了身体一部分汗液蒸发。这会让人感到更加的热。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_____。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党的监督
C: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
D:舆论监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即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这首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清®的,在吟出“谁挥鞭策驱四运”之前,他写道:“草不谢荣于春风,”,既肯定了春风与草荣、秋天与木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又用“不谢”、“不怨”两词斩钉截铁;^指出这种因果关系并非出于什么恩怨,言下之意,这完全是宇宙规律。为了强调这一点,又用反问:四季循环,是谁驱使?答道:万物的兴衰,全是自然规律使繆。它的画外音就是:人世的昼夜变换、四季交替,予人的温暖与严酷,完全是自然规律,人应当认识和顺应自然法则,也可以利用自然法则行事。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方法通过问答方式引导人们认识自己的无知,从而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类似于孕妇生产的过程,因此又称助产术或产婆术。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基础

A:剩余价值规律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价值规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选项A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B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C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本题所属考点-《政治经济学》

A:治疗费320人
B:治疗费320元和米粉钱10元
C:治疗费320元、米粉钱10元和误工损失
D:治疗费320元、米粉钱10元、误工损失、惩罚***偿金100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答案解释:治疗费320元,米粉钱10元和误工损失。解析:甲可以从乙处获得的赔偿限于消费米粉的钱、治疗费和误工的损失,不包括惩罚性赔偿金。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它推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_____。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在XX区W市街道一家旅馆睡觉的林某被楼下的一阵敲打声惊醒,从窗户的玻璃看到斜对面十米左右的一家超市大楼下,有3个行踪的人正在用铁锹撬五金店的闸门。林某立刻叫醒朋友马某,并告知马某外面有人盗窃的情况,于是两个人去找到旅店老板并向其讲述了该情况。旅馆老板苏某立刻打“110”报警,XX区公安局的值班民警接到报警后,说“这种雷雨天气小偷也不会出来作案的,你安心睡吧……”说完就挂断电话,后来情况还是同样,旅馆老板又再次打通了“110”报警电话,但值班民警仍然没有说要出警。最后,3名盗贼在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就把五金店的值钱东西装上汽车并离开了案发现场。据了解,。当地居民反映“110”报警后只要事由合理,都会在接到报警后20分钟赶到现场。案发后的一个月,店主莫某向公安局请求赔偿,但都被拒绝,于是莫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而林某,马某和旅馆老板苏某知道莫某提出起诉后,也纷纷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指控不出警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B: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
C:属于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D:属于不可诉的刑事司法行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公安局民瞀接到报案后不出警的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是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A:基层的应急能力
B:政府的应急能力
C:指挥机构的应急能力
D:专业救援队伍的技术水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基层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错误的是_____。
A:于1911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B: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D:开创了“爱国、自救、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领导所做的管理工作属于_____。
A:宏观管理
B:非程序化管理*
C:危机管理
D:程序化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简言之,有先例、有经验可循,可认为是程序化管理。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禁止采用的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是_____。
A:观察体验
B:调查采访
C:文献采集
D:主观编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亲自观察体验;调查采访;从已有文献资料中采集资料。故本题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