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品德及社会》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长沙市教科所薛根生
一、新课程对《品德及社会》教材的要求
,引导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为儿童形成正确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时代对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的新要求。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按照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教材。
,在发展中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学会、热爱生活,为学生形成初步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尤其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善善、恶恶的行为方式的培养。
,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呈现的基本形式。体现教材的综合、开放和发展特性,突破传统德育教材的单一、封闭和静止的特性。
“活动性”或“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采用,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做中学”或“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负责的主体性素质。改变传统的更适用于单向“灌输”、“强制性规范”的教材呈现思想。
、组织、呈现以及教材的形式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是儿童乐于和可能接受的。
二、教科版《品德及社会》教材的特点
(一)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
1、以学生的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背景,尊重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设计成系列的、综合性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