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鉴赏.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3/2/2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鉴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鉴赏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鉴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鉴赏-作品人物网
公布时间:2023-11-0721:15责编:怡红公子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现在有偿征稿
【导语】:〔北宋〕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
〔北宋〕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小品》
〔赏析〕绍圣元年(1094),章惇为相,复行新法,苏轼因再次遭贬,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宋代,节度使是无权的虚衔),惠州安置。贬惠两年半期间,他曾两次寓居又两次迁出嘉祐寺。其《迁居》诗序云:“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于嘉祐寺。”待四年二月十四日白鹤峰新居成,又自嘉祐寺迁出入新居。文当写于前次或后次离嘉祐寺后。
松风亭在惠州东。南宋王象之编《舆地纪胜》云:“亭在弥陀寺后山之巅,始名峻峰。植松二十余株,清风徐来,因称曰松风亭。”文写游松风亭,却既未着意描写“游”,也未对亭景作模山范水的铺陈,而只是表达了在眺望亭宇时所产生的一种“顿悟”思想。
文章说他一次本欲纵步松风亭顶,因足力疲乏,不由产生畏难心情。正在踌躇之际,突然悟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如电光,如火花,这个妙悟令他豁然开朗,立刻获得了“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般的轻松。并由此及彼,进而觉悟到,即使在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的战场,人当“进则死敌,退则死法”的生死关头,亦不妨好好休息一番!此间之顿悟,是禅宗“当下即是”、“看穿忧患”思想的创造,是他在严峻的政治打击之下,照旧能到处坦然、无往而不乐的精神支柱,在这里,佛家思想给了他积极的影响。
然而这种思想的表述,在文中并未空对空、由抽象到抽象地加以诠释,而是于娓娓叙来、随笔点染中,寓理于象,又夹以解颐的妙语,精彩的比方,在轻松怡然的情调中,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赏会及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且文章着墨不繁,却既富理趣,又饶情趣,令人玩味不尽,难怪明人王舜俞感慨地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笔记录便是文。”(《苏长公小品》卷下:《书天庆观壁》眉批)
手机访问作品人物网
苏轼《记游松风亭》,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