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动物防疫知识讲座.docx

格式:docx   大小:1,5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物防疫知识讲座.docx

上传人:sheng 2023/2/4 文件大小:1.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物防疫知识讲座.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动物防疫知识讲座 】是由【she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动物防疫知识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CKBOODwasrevisedintheearlymorningofDecember17,2020.
动物防疫知识讲座
动物防疫知识讲座
提要:以禽流感为代表的重大动物疫病,给人们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的频发,给畜牧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着畜牧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想杜绝和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动物防疫是最重要的手段。
防疫是针对预防动物疫病而言,所谓疫病系指传染性疾病。那么动物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动物养殖的最大隐患。要想使人们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使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搞好动物的防疫。以预防为主是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永远的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具有决定性的措施。
前言:对于大型动物饲养场免疫工作基本不成问题,但是,对防疫知识了解的并不多,认识上还很不到位,防疫工作配合存在问题。尤其有不少中小养殖户甚至对畜禽防疫还有抵触情绪,这些不正确的行为阻碍防疫工作的开展,使社会性动物防疫质量上不去,隐患太多,直接威胁着畜牧产业的发展。
?一、动物传染病的分类
按国际OIE组织和国家有关规定将动物传染病分为三类。
(一)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鸡新城疫。
(二)二类传染病:
1、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
2、牛病: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白血病、出血性败血病、结核病、犁形虫病、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3、羊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
4、猪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囊尾蚴病。
5、马病:传染性贫血、流行性淋巴管炎、鼻疽、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
6、禽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症、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
7、兔病:兔出血症、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土拉热、土拉杆菌病)、兔球虫病。
(三)三类传染病
1、多种动物共患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2、牛病:流行热、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弯曲菌病、毛滴虫病、皮蝇蛆病。
3、羊病:肺腺瘤病、绵羊地方性流产、传染性脓疱皮炎、腐蹄病、传染性眼炎、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
4、马病:流行性感冒、腺疫、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遘疫(媾疫寄生虫病,感染***)。
5、猪病:传染性胃肠炎、副伤寒、痢疾。
6、禽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禽伤寒。
7、其它动物病:犬瘟热、鹿茸真菌病、犬利什曼病(人和犬共同感染的寄生虫病)。
二、动物传染病的传播、感染方式与特征
(一)动物疫病传播与感染条件
1、传染源:某种疫病的发生必须有疫源,也就是说要有感染的个体或群体。
2、传播途径:某种疫病的蔓延或感染,必须借助某种条件才能传播出去。
3、易感动物:某种疫病病原体的感染发病,必须遇到该疫病特定的易感体。
(二)疫病传播途径与感染特点
1、病源传播途径
⑴、环境、用具传播,如:土壤、空气、风、水、车、饲料饲草、用具等。
⑵、接触传播,动物间直接接触而感染。
⑶、间接传播,通过接触过感染动物的人、动物、昆虫等感染。
2、病源感染特点
⑴、不传染性,当病源微生物进入具有,获得高度免疫或抵抗能力的机体,使病源微生物不能在体内繁殖而不能传染。
⑵、隐性传染,(包括潜伏期和康复期带菌)动物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或病源微生物毒力较弱,不能构成发病而呈现隐性传染,这种现象是很多的。
⑶、显性传染,当动物机体未获得免疫抗体,病源微生物毒力很强时,表现出显性传染。
?①、局部传染,病源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后,通过血流达到某一组织部位而定居繁殖。如猪肺炎枝原体定位于肺部,布氏杆菌定位于***和胎儿等。
②、全身传染,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后,不能定位于局部,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繁殖,并引起全身症状。
如:菌血症(口蹄疫、水泡病)、败血症(猪瘟、鸡新城疫、炭疽)、毒血症(破伤风、羊肠毒血症)。
但是,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是不能绝对分开的,往往由于病原微生物和宿主的演化关系而发生变化。
(三)传染病的特征
1、特异性。必须具有不同传染病的特异病原微生物。如:猪瘟病毒感染猪瘟等。
2、流行性。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包括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和大流行性
3、季节性。疫病的流行大多与季节有关,病原微生物利用季节的环境条件或季节性的传播媒介,进行繁殖传播。如口蹄疫多在冬季发生,猪丹毒、马脑炎多在夏季发生,炭疽多在洪水季节发生等。
4、免疫性。大多数传染病可形成免疫力,动物病愈后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患同一传染病。
5、临床性。患病群体症状相同,久治不愈。
三、动物防疫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
(一)动物为什么要防疫
因为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是传播快、群体感染发病、成批量死亡或全群覆灭。养殖规模越大发病越多损失也越重。大多传染病患畜没有治疗价值,即便是个别患畜治好了,由于高昂的药费和耽搁的时间,也使其失去了自身的经济价值。另外,绝大多数动物传染病不能获得终身免疫,特点是免疫时效性强,因此说要想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动物实施规定免疫,按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二)传染病与普通病是什么关系
普通病是指非传染性的疾病。营养性疾病、代谢病、管理不善造成动物体外伤或中毒,非传染性感冒等等,这些病虽不传染,但要经常发生就会使动物肌体抵抗能力下降,这样就给感染传染病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疾病频发,影响了生产性能,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因此说控制好普通病,对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防止普通病发生的方法,一是采取药物预防,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增强抵抗能力的药物;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搞好饲养环境,经常卫生消毒,科学饲喂与管理。只有动物群体抗病能力增强,才能有效的抵御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动物注射疫苗后,有的为什么会发病
目前所使用的疫苗,都是弱毒疫苗,其安全性是可靠的,健康畜禽预防注射是不会发病的。那么注射疫苗后发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群体中已经有感染了所要预防的传染病个体,也就是说有了带毒者,疫苗注射后弱毒遇到强毒,疫苗就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致使感染较重的动物表现发病症状。这种反应对饲养户来说有积极的作用,经过免疫注射淘汰感染病畜,保护了群体,把传染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畜禽已经感染了其它疾病或体质过于衰弱,注射疫苗后产生排异反应而引发疾病,也说明属非健康群体。
(四)预防动物传染病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必须了解本地区的传染病史,对多发病要了如指掌。
2、制定严格的预防免疫程序,动物从出生到出栏制定出针对不同疫病的免疫程序。
3、制定消毒程序,定期消毒。
4、科学的饲养与管理,培养健康群体。
(五)在预防动物传染病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了解疫苗的使用规程,按要求使用,应注意疫苗的有效期、计量及畜别,是否低温保存等,保证疫苗有效和注射准确。
2、对非健康畜群、发病畜只、怀孕母畜要采取缓注或停注,已注射的应注意观察。
3、注意使用的消毒药物的质量和方法,确保消毒质量和人畜安全。
4、在畜牧养殖小区内的户,要特别注意与邻户的交叉接触,尤其是养猪小区隐患最大,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六)已发生传染病的养殖户应怎样做
1、发生传染病后要自觉的遵守《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等待定性和采取措施。
2、少量发病并怀疑是传染病时,首先要实施病畜隔离观察,环境消毒,报告疫情情况。
3、要有公德观念,自家畜禽发生传染病,要主动的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积极配合动物卫生部门工作,做到有效控制,及早消灭病源。
结束语:当前畜牧产业的发展很快,为适应国内和国际畜产品市场的需要,正在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生产“绿色”畜产品。那么畜禽疾病多发就是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的大敌,因此,必须控制或消灭畜禽的各类疾病,才能保证畜牧产业健康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