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各有关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工艺过程和辅助过程。顾名思义,汽车生产就是指将各原材料转变成汽车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工艺过程是指那些与原材料变成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汽车制造生产的工艺过程即为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那么汽车生产的辅助过程是什么?对辅助过程的定义是指其他与原材料变成成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技术上的准备过程以及各种生产服务活动。那么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就是其中的技术准备活动。只有存在工艺规程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进行指导。
我在XX汽车XX生产基地技术部工作,主要负责白车身焊接工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编制过很多工艺卡。这些工艺卡大多数是以工序为单位编制的,也可称为工序卡片。其中包括该工序各工步加工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以及所需要的工艺资料。包括定位基准、工件安装方法、各种工序尺寸及极限偏差、工时定额等,并配有工序图,是能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适用于大批生产的零件。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编制这种工艺文件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一下。
编制工艺文件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大致要确定以下的内容:
零件分析及工艺审查。
通过零件图的分析和工艺审查可以确定必要的技术条件,保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加工精度及成本。就我的工作而言,首先要有产品数学模型,从数模中明确零部件的结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其次是产品全套图纸,在图纸中可以获得零部件的各关键尺寸以及公差,例如工艺孔的形状、尺寸。再次要有样车和样件(包括整车车身总成、各大总成、分总成以及冲压样件)。例如我在做没有数模车型的工艺卡时,只能查明冲压样件,然后一级一级(样件—分总成—总成)焊接成型来明确产品的结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最后还要有产品零部件明细表,例如我公司的EPL(产品零件设计清单)。
在编制工艺卡的时候要具备产品数字模型、产品全套图纸、冲压样件三者之一。正常状态下,零部件明细表是在设计完毕后就已经存在了,即便没有从前3项中也可以分析出来(这就是生产定额配置部门的责任了)。我个人认为具备产品数模在编制工艺卡的时候最方便。如果没有数模那么就要提供冲压样件以及零件图纸辅助。
工艺路线的分析
第一是产品的分块,同类型车身的分块基本相同,但各总成之间的连接方式及顺序往往有较大区别。例如我公司生产的车型车身中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其某些结构和连接方式就不相同(如侧围)。这个问题在研发过程中已经确定了,工厂工艺人员只需要了解、熟悉就可以了。
第二是基准。车身的设计、制造、检验均建立在同一坐标系上,在车身设计时一般已经考虑到装配、焊接、总装配和搬运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准(孔、面),车身装焊的整个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准上才能保持整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同时这些基准也是夹具设计、制造、调整、检测和维修的基准。我曾经在零件图中看到给出的基准,也曾经对照过焊接夹具,实际生产中也确实是以这些基准来定位的。基准有几个应该注意的方面:1、基准的统一性,在焊接过程中基准是逐渐传递的;2、基准要便于测量;3、基准应保证零件的准确定位;4、基准应考虑便于焊接操作。基准也是由研发部门设计完成的,是工厂工艺人员重要的技术资料,有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了装焊误差以及定位基准偏离理论基准公差值范围内导致的焊接质量不稳定。
第三是确定车身装配的几何精度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