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ppt

格式:ppt   大小:5,536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9/18 文件大小:5.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万能养育机的设想带来的思考——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
2、发展阶段
3、发展领域
4、研究任务
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0-6岁)
(三个阶段)
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
3W
出生前阶段(胎儿期)
学前儿童(0-6岁) 婴儿阶段
幼儿阶段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争论
1、遗传与环境
洛克与卢梭的天性、教养之争:
洛克——白板说
教育本质,“是引导白板一般的孩子进入到经验世界中,通过不断进行的实践活动,来使抽象空洞的自我获得规定性”。
卢梭——自然教育
教育必须始终落实在人的自然基础之上
遗传和环境之争
华生:“请给我十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的世界中教育,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可以训练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高尔顿: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主动性与被动性
机体模型——机械模型
3、阶段性与连续性
海绵——连续性变化
树苗——阶段性变化
人——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结合
如:孩子语言的发展。0-3个月时只能发出哭叫声和单音节,4-8个月时能发出双音节,咿呀学语,9-12个月能说出第一批有意义的词汇……
发现法教学填鸭式教学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机械模型:
被动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部资源,探索行为和个人尝试少。
机体模型:
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来获得更多的后天经验。
主张父母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社会文化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