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介绍.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介绍.doc

上传人:WonderZ 2023/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介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是由【WonderZ】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重阳节传统饮食风俗
重阳节活动筹划方案五篇
关于重阳节的风俗详细
有关重阳节登高优美古诗
重阳节来历介绍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这天要身佩茱萸,登高远望,饮菊花酒,以避邪祛灾。直到如今还流传有很多重阳节的风俗。重阳节风俗有哪些呢?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重阳节的起,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展的活动。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风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的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可见,过重阳节的风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到魏晋南北朝时,重阳已为民间普遍重视。晋人周处《风土记》中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会,又名茱萸会。”又《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朝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到了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场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栗开榴绽,金桂飘香,遍野盛开的黄花,满山丰硕的果实,风光迤逦,是出外游览的最好季节。历代人们在重阳的活动中流传了不少故事,故重阳也有不少别称。汉代的风俗,人们在
这天要饮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称重阳为“秋袯”。晋代因为大诗人陶渊明喜欢在重阳赏菊,人们又呼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由于荆楚一带,人们不约而同地在此日“籍野饮宴”,如如今的所谓“野餐”。后来蔚成风气,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称为“野餐节”。重阳节起其它说法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长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一)重阳的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开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根底。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
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重阳节民俗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风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络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贺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桔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风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桔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那么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风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描写重阳节诗句
,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聊以永今朝。——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非常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原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万家砧杵。——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忆妹窗前句乍裁。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怪事书空感谢人。——王逊《西夏重阳》
,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