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尊奉它为经典,后世始称它为《诗经》。
《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它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简介《诗经》
《诗经》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
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各诸侯国所辖地域的土风民谣,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共十五国风,160篇。风诗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其创作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远及长江、汉水流域。
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天子直接统治地区的歌谣,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除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雅即正,朝廷正乐,集会所用歌曲,是一种正统音乐。像现在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五星红旗》等。
“颂”—是贵族祭祀鬼神、赞美祖先功德的舞曲歌辞。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像今天开会放国歌。颂多是颂德之作,主要产生在王都,作者多是上层人物。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直言其事,就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铺陈描写、
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打比方,就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喻和比拟。
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用以寄托和渲染。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诗经》的题材十分广泛,它以形象的手法反映了周的建国、周初的经济制度、生产状况以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少民间创作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
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再现
了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
悲喜剧,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
《诗经》思想内容广
阔,涉及婚恋、农事、征
役、赞颂、怨刺、周民族的史诗等等,丰富多彩。
从整体上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正音
氓  蚩淇
 愆  将垝筮  咎  嗟  
葚  说耽 
于鸠  矣 
陨徂  汤
渐  贰罔 
 靡  夙  咥 
躬悼隰 
泮  晏 哉
(méng)
(qiān)
(shì)
(shèn)
(xū)
(yǔn)
(jiān)
(mǐ)
(gōng)
(pàn)
(chī)
(qiāng)
(jiù)
(tuō)
(jiū)
(cú)
(èr)
(sù)
(dào)
(yàn)
(qí)
(guǐ)
(jiē)
(dān)
(yǐ)
(shāng)
(wǎng)
(xì)
(xí)
(zāi)
注释译文和简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靠近。谋:商量。]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顿丘:地名。涉,渡诃。]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子,你。愆(音qiān):过,错误。]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