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3/2/6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一、调查目的
牛顿由于提出了“苹果为什么总往地上落而不往天上飞”的疑问而发觉了“地球万有引力”,瓦特由于提出“煮沸的水为什么能顶起壶盖”的质疑而创造了蒸汽机,人们由于奇怪于蝙蝠如何探路而制造了雷达……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发觉、创造、制造的前提,在提出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创新。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对新事物反响敏感,具有剧烈的奇怪心,他们对新事物有深厚的兴趣,而且具有打破沙锅问究竟的精神。照理说,他们是很擅长提出问题的,而且还会有许多问题要问的。圆满的是,他们这一天性大多表达在课间玩耍中,只要一回到课堂中,他们就将“缄默似金”,“此处无声胜有声”演绎得淋漓尽致。针对这一现况,我绽开了调查,了解造成学生这种****性的根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根底。
二、调查方法
依据本校实际状况,特抽取本校1—6年级共六个班(307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纳方法一:听课法
分别听取了1—6年级6位授课教师的授课,着重注意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发问,其结果参照以下统计表:
由上可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问的只占1/5,其结果不容乐观。
采纳方法二:查阅授课教师备课教案
涉及到主动引导学生发问的只有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已事先在备课时细心设计一套问题,没有给学生留一个自由的空间。
调查方法三:抽查学生
从1—6年级每班抽出5位同学,共计30人,对他们进展专项谈话调查。
调查内容为:
①你觉得争论问题对你的学****有帮忙吗?
结果:22人认为有;5人说有待尝试;3人认为无。
②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想问个为什么吗?
结果:答“想”的有28人;另两人表示无所谓。
③你盼望教师在上课时能给你们时机提问的请举手?
结果:有29人举手。
④为什么你们上课不主动举手发问?
结果:答复教师不给时机的有18人;不敢、怕教师责备的有5人;答错了,怕别人称赞有5人;不想发问的仅2人。
三、调查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还是渴望发问的,但又是谁给他们制造或供应了这样的时机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吧!始终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假如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质疑,这无疑是“离经判道”违反自己当时的意愿,是让学生给自己的教学制造冲突,发难自己。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惯了在备课时细心设计一套问题,把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连续不断匆忙而紧急地应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唱答的,有集体答复“对”与“错”的,有猜谜式答复的,但学生必需答出教师已经预备好的答案才算答对;有时也有启发性的提问,然而教师又往往舍不得或者不情愿在课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索它,争辩它。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普遍上演的“教案剧”,我们教师已经看惯了,已经****以为常了!这种作法,究其缘由,是教师在课堂追求表演效果的主角,学生是教师的协作者,且大多数学生是观众。
四、建议
上述调查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引不引导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艺术问题,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由于,这已经涉及到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主角,而变成学生学****的引导者、合、鼓舞者。也就是我们的教师由“演员”的位置转变为“导演”的位置了,学生由观众、看客变成“演员”了。
首先,要围绕课文主旨提问,问题的范围要相宜。
其次,把握提问的方向。
再次,留意问题的直观。
最终,表达语文教学的“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