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0405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405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9/2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405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405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
04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1)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属于人体免疫细胞,主要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免疫防御。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为成熟细胞,骨髓中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白细胞。
一、白细胞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白细胞疾病表现为血细胞数量、功能或发育异常,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病因不明确,但与以下因素相关:




白细胞疾病的分类:
: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
:急性、慢性。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以形态学为基础。
WHO分类,以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为基础。)
二、白细胞疾病常用的实验检测方法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1、骨髓图片检查:低倍镜(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油镜(分类计数
等)
原始细胞计数
原始细胞百分率:
原始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百分率(all nucleat cell,ANC):所有有核细胞。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百分率(non-erythroid cell,NEC):除去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
2、骨髓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应用
造血系统疾病
考虑某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原因未明的系列表现: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或骨质破坏;皮肤损坏;血沉异常增快或蛋白尿的等。
禁忌症: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等。
(二)骨髓病理学检查
(三)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1、过氧化物酶染色
意义: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强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弱阳性/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阴性
2、酯酶染色
(1)特异性酯酶(CE)染色:
结果判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浆中见弥漫分布的蓝色细小颗粒为染色成功的标志。
临床意义:粒系除早期原粒外,其余阶段细胞均为阳性,其它各系均为阴性。 CE染色对粒细胞白血病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α-NAE)
结果判断:胞浆内有棕色或棕黑色沉淀物为阳性染色成功指标:
单核细胞呈阳性可被NaF抑制;
部分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不能被NaF抑制;
部分成熟淋巴或个别中、晚幼红呈阳性不能被NaF抑制。临床意义:鉴别粒系与单核系细胞
(3)特异性酯酶染色(SE):胞浆出现红色沉淀着为阳性反应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显著增强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阴性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结果:胞浆中有紫黑色颗粒为阳性(+~++++)
正常情况下:
中性成熟粒细胞阳性反应
其他细胞呈阴性反应
4、过碘酸-雪夫反应( 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阳性胞浆内红色阳性物呈弥散状、颗粒状或块状。
阴性胞浆内无色或无颗粒,核淡绿。
①红细胞系统:阴性
②粒细胞系统
分化差的原粒细胞为阴性;
分化好的原粒细胞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阳性程度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增强。③单核细胞系统:绝大多数阳性呈细颗粒,有时分布于细胞边缘的阳性颗粒较粗大。
④淋巴细胞系统:大多数淋巴细胞呈阴性;少数淋巴细胞呈粗颗粒状或块状阳性。
⑤巨核细胞系统:呈颗粒状或块状阳性(含血小板)。
鉴别诊断:
(1)红细胞系统疾病:
M6、MDS呈阳性(均匀或块状红色);
巨幼贫、再障呈阴性。
(2)白血病:
鉴别粒系、淋系、单核系、巨核系白血病
5、铁染色(ferric stain)
细胞内铁:幼红细胞核染色为鲜红色,铁粒呈蓝绿色。
细胞外铁:阳性为蓝绿色沉淀
临床评价
①诊断缺铁性贫血、指导铁剂治疗
②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均增多,细胞外铁也常明显增多。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补充:贫血的血液学特点:
一、缺铁性贫血
1、血象:
①Hb,WBC均减少,以Hb更为明显;
②中心淡染区扩大
③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加或正常
2、骨髓象:
①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降低;
②红细胞增生明显,幼稚红细胞百分比常>,以中晚幼为主; ③粒细胞相对减少
二、溶血性贫血
1、血象:
①Hb,RBC减少,平行性下降
②红细胞大小不均
③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④白细胞计数增多并有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