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造血器官
第一章造血
(1)掌握造血器官、造血及髓外造血的概念,骨髓造血的概况。
(2)熟悉淋巴器官造血的概况。
(3)了解胚胎期造血的基本概况。
(1)掌握造血微环境的概念、造血微环境的组成,骨髓-血屏障的概况。
(2)熟悉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3)了解骨髓的神经调节作用。
(祖)细胞
(1)掌握造血干细胞的特征及表面标志。
(2)熟悉造血祖细胞的特征及表面标志。
(3)了解造血干、祖细胞的临床应用。
(1)掌握血细胞分类及各系血细胞的发育阶段,血细胞发育演变的一般规律。
(2)熟悉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释放的概念。
(3)了解血细胞的增殖概况,特别是巨核细胞的增殖。
5. 造血的调控
(1)掌握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包括:干细胞因子、FL、集落刺激因子类、多系集落刺激因子(IL-3)、白细胞介素、EPO、TPO、白血病抑制因子等。
(2)熟悉细胞因子的负向调控作用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子α、β,干扰素α、β、γ、趋化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等。
(3)了解造血的基因调控。
6. 细胞凋亡
(1)掌握细胞凋亡概念,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基本变化及主要生物化学特征。
(2)熟悉细胞凋亡的常用检测方法和生物学意义。
(3)了解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第二章骨髓检查
(1)熟悉骨髓穿刺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骨髓“干抽”概念和发生“干抽”的原因
(3)掌握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1)掌握骨髓涂片制作、染色方法
(2)掌握骨髓片检查的程序及方法
(3)掌握骨髓报告
(1)掌握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2)掌握过碘酸-雪夫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3)掌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4)掌握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5)掌握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6)掌握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7)掌握酸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8)掌握酯酶双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9)掌握骨髓铁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1)熟悉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的区别
(2)熟悉骨髓活检的临床应用
(1)了解流式细胞仪的构造、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临床应用
(2)了解常用FISH技术的种类、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3)熟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1)熟悉常用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的种类和原理
(2)熟悉常用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的临床应用
(1)了解非显带染色体和显带染色体相关概念和技术
(2)了解常见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3)熟悉染色体分析在临床血液学中的应用
(1)了解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原理和方法
(2)了解聚合酶链反应原理和常用PCR产物检查方法
(3)了解以PCR为基础的相关技术
(4)了解基因芯片技术
(5)熟悉分子生物学检查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红细胞系统
(1)熟悉红细胞的生成
(2)掌握红细胞形态
(3)熟悉红细胞生成调节
(4)熟悉红细胞破坏
(1)了解红细胞膜的组成
(2)熟悉红细胞膜的结构
(3)了解红细胞膜的功能
(4)熟悉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掌握红细胞一般检查;
(2)掌握红细胞相关疾病检查试验
第四章粒细胞系统
(1)掌握中性粒细胞颗粒内容物特点。
(2)熟悉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和粒细胞表面标记。
(3)了解粒细胞生化代谢(DNA、氨基酸、糖原及脂质)。
(1)熟悉①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和非氧、依氧的杀菌作用。
②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结构。
(2)熟悉①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黏附作用、渗出性、游走性。
②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3)了解ROS及NO的作用。
(1)熟悉骨髓粒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基本概况。
(2)熟悉血液中粒细胞的生理状态。
(3)了解组织中粒细胞的生理状态。
(1)掌握各项检验的原理、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
(2)熟悉各项检验的方法。
(3)了解各项检验的注意事项。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