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资料卡片】.doc

格式:doc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料卡片】.doc

上传人:vip_111_cool 2015/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料卡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料卡片】
1、关于志摩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2、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3、其他名诗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四、对比赏析与结构重组
1、古人云,“黯然***者,唯别而已”。离别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感伤,也充满了依恋,更让许多东西变得美好。离别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回顾我们学过的经典诗词,你记忆中最难忘的离别诗篇是什么?《再别康桥》跟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背诵离别诗名句: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等。
在这首诗里,(1)告别对象由人间转向天空的云彩,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诗人为别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3)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见机器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特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
2、这首诗中,引用最多的诗句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学过的唐诗中,有没有见过“挥手”?请把有“挥手”的唐诗背诵出来。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现在请仿照《送友人》,把《再别康桥》改写成一首五言律诗。 参考答案: 再别康桥 康桥夕阳中,晚云红似火 金柳荡艳影,青荇摇柔波 清泉彩虹梦,星辉长篙歌 挥手悄离别,夏虫也沉默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离愁、旧梦
爱  ═════╤═════美
(喜悦、依恋)          (意象、语言)
(说明:板书设计力求简洁而含蓄。“爱”和“美”既是徐志摩的人生追求,也是《再别康桥》一诗给人的最主要印象,徐对康桥的爱体现在再聚康桥之时的喜悦与再别时的依恋,而本诗的意象、语言均给人极美的享受。而萦绕在诗人心头和诗句行间的是挥不去的离愁和别不了的旧梦。)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四: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   “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步骤
㈠导入: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作者简介
戴望舒(-)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