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5,890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规范.docx

上传人:文海冲浪 2023/2/13 文件大小:5.7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规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是由【文海冲浪】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ModifiedbyJACKontheafternoonofDecember26,2020
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成都勇创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安装工艺
塔桅要求
一般要求
1、塔桅基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塔桅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
3、塔桅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塔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次。塔桅钢结构的安装程序,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致永久性变形。
4、塔桅高度,平台、加挂支柱的安装高度及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平台上必须安装天线支臂及抱柱,用于安装通信天线。
5、天线支架、挂高、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连接。所有栏杆与相邻板之间应牢固连接。
6、塔楼钢平台梁、平台板、栏杆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钢平台、栏杆安装偏差(mm)
项目
最大偏差
塔楼平台高度
±15
塔楼平台水平度
±1/1000
塔楼梁高差
±10
楼板面高差
±4
栏杆高度
±15
栏杆立柱间距
±15
7、采用法兰连接的节点,法兰接触面的贴合率不应少于75%,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垫片应镀锌,并作防腐处理。
8、采用结点板连接的节点,相接触的两平面贴合率不应少于75%。
9、塔桅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塔桅基础连接的构件螺栓必须上双螺母。
(2)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小于等于3mm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
(3)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3~5扣。
(4)螺母紧固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力矩要求:
①用力矩扳手检查力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值。
②塔桅全部连接螺栓均应做防松处理。
10、塔桅防腐层质量检验:
(1)油漆塔必须涂底漆(但构件连接法兰盘的接触面严禁涂漆),涂漆应均匀,无流痕、无气泡、不掉皮。
(2)镀层塔的镀层应均匀,不起泡、不翘皮、无返锈现象。
(3),防腐层不得脱落。
(4)塔靴紧固螺栓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
11、避雷针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安装牢固端正,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0mm。
12、避雷针应该用4mm×40mm的扁铁连接到地网上并加固在塔桅上。
13、塔桅航空标志灯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航空部门的相关规定。
14、塔桅钢结构安装结束后须进行整体测量校正,所有数值均必须满足相关标准。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风速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塔桅安装。
15、附近不能有高压电力线、强磁场、强电火花。
16、新型复杂的塔桅,应通过厂内试装检查。
钢塔架
1、钢塔架基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顶面平整,水平偏差不得大于±。
(2)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螺栓应垂直,不变形。多边形铁路的各对应基础螺栓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3mm。
2、塔靴安装位置正确,各塔靴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3mm,各塔靴的高度偏差不得大于±3mm。塔靴调整好以后应在塔靴钢板下面填充水泥砂浆或用钢结构做永久性支撑。
3、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
钢桅杆
1、钢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地锚到钢桅杆中心的水平距离误差不得大于±50mm,拉线水平投影间的夹角误差值不得大于±5°。
2、钢桅杆两层拉线必须在一个垂直面上,两层拉线之间的弯曲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拉线双螺旋调好后,螺杆端距螺旋内口尺寸要求:
(1)高度小于80m的钢桅杆,应在10mm~30mm之内。
(2)高度大于等于80m的钢桅杆,应在20mm~60mm之内。
4、拉线和地面的夹角应满足受力要求,不得大于75°。
5、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
6、屋面桅杆拉线的拉点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与结构构件可靠连接。
7、桅杆拉线的初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值不得大于±5%,同一层拉索的预应力宜同时施加。
单管塔
1、首次制作单管塔的施工单位对其采用的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2、单管塔管身的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的环向对接焊缝应采用全焊透接头形式,不应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管的纵向对接焊缝不宜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且焊缝的有效厚度不应小于母材厚度的70%。
3、由于单管塔为柔性结构,日照会对单管塔这类高耸薄壁单管式结构的垂直度产生很大影响,在垂直度测量时宜选择无日照的天气进行。
4、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500,扭转角每3米不得超过±°且总扭转角不超过±5°。
天馈线系统
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5°,俯仰角偏差不得大于±1°,基站的同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俯角应相同。
应采用稳固的馈线走线架,走线架应热镀锌或定期刷防锈漆。所有走线架应连接在一起且有效接地。
天线、塔放、天线共用器、馈线的安装及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接口和馈线的匹配应良好、接口朝下,连接正确,安装应稳定、牢固、可靠,连接头有防水保护。
塔放应以“U”形抱箍固定,通过角铁及固定螺栓,把其固定在铁塔平台的护栏上或天线抱杆上,通过防雷箱应可靠接地。
安装普通全向天线与铁塔塔体距离不得小于2米,天线用抱箍紧固天线支架上,天线支架应保持垂直。
机顶到塔放之间的馈线损耗要满足设计要求,同一扇区内的智能天线各阵元馈线长度与校正线长度基本一致。
塔放应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不应靠墙、靠天面安装,多个塔放引出跳线应与智能天线馈线口间隔连接。
馈线的规格、型号、路由走向、接地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馈线进入机房前应有防水弯,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20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10倍馈线外径),防水弯最底处要求低于馈线窗下沿100mm—200mm。
将馈线卡牢固地固定在走线架上,馈线卡子安装间距应均匀:水平间距不得大于1m,。两个馈线卡之间用黑色扎带将馈线及电源线扎紧。馈线进入机房后沿走线架布线,用白色扎带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