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播谷飞鸣 草根振宇.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播谷飞鸣 草根振宇.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9/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播谷飞鸣 草根振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播谷飞鸣草根振宇
时至今日距离著名民间文艺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贾芝先生安然离世,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那些怀念他的人对他的怀念并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深厚。贾芝生前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长,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终身成就奖”。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李大钊大女儿李星华的丈夫。贾芝先生与2008年去世的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同出于山西襄汾县南侯村贾家,被喻为文坛双星。
“善人贾家”的掌上明珠
贾芝出生于山西襄汾县古城镇侯村,侯村有“三村六院”之说,贾家即是其中之一“院”。显赫的贾氏在他出生之时,正处于经济上升期,他的伯父??任当时亚细亚石油总公司的中方董事,父亲在南侯村负责家里的田地,同时担任村里的水利工程负责人,他家在当地被称为“善人贾家”,在村里广施救助。
贾芝作为长孙,全家都很重视,更是他奶奶的掌上明珠。听家人说起一个小故事,贾芝儿时被当地算命先生称八岁有一难,会被水淹,如果渡过此劫难,今后会长命百岁。他奶奶在贾芝
8岁那年,不许他沾染任何与水有关的人与事,据说洗脸都不许自己碰水,因为他奶奶认为:唾沫星子淹不死自己的大孙子。8岁这一劫难平安渡过后,贾芝果真“长命百岁”,应了算命先生的话。且不论此事真假,但老人一生平安幸福,“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民间文学界的“播谷鸟”诗人
贾芝20世纪30年代到北京中法大学孔德学院学****经济学,那一时期知识人以实业救国为目标,专业大多为经济、医学以及工程之类,但是他业余喜欢写诗,并与同学一起成立了“泉社”,他发表于1937年的新诗《播谷鸟》成为他那一时期的代表作,之后他也得到了“播谷鸟”诗人的称号。
“播谷鸟”似乎也成为他学术人生的隐喻,他在民间文学领域也像一只“播谷鸟”,“忙着种,忙着催人播种”,尤其是“催人播种”。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民间文学的学术机构与学术领导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以及民间文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延安时期的“鲁艺”到生命终结的前一刻,贾芝矢志不渝地从事并密切关注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民研会”)创立开始,积极从事相关工作。当时他任秘书组组长,包揽了“民研会”几乎全部大小事情。大到办公用房的购置,小到办公所需文具,全部是他亲自置办;他还兼任“会计”,仅有的一小笔经费就放在他的口袋里,口袋变成了“民研会”的钱柜。同时他注重培养“民研会”新人,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贾芝所从事的专业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四处奔波,其研究领域涵括了汉族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如大家熟知的阿凡提故事、巴拉根仓等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少数民族史诗等。
“文革”期间,众所周知的原因,民间文学研究被迫中断,但是老人并未放弃,杨亮才老师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贾芝在“民研会”打扫卫生之时,依然关心“散落一地的民间文学稿件”。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热的兴起,民间文学核心研究渐趋转向,老人急切地呼吁民间文学研究要固守“文学之本性”,希望社会能给民间文学――这个“乡下老婆”让个座。
他当时积极参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工作,任歌谣卷主编,对各地的歌谣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编纂,为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