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经济博弈论1.ppt

格式:ppt   大小:357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博弈论1.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9/21 文件大小:3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博弈论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个非技术性定义
定义:博弈就是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四个核心方面
博弈的参加者(Player)——博弈方(单人、两人和多人)
各博弈方的策略(Strategies)或行为(Actions) (有限策略、无限策略)
博弈的次序(Order)(静态、动态、序贯、重复)
博弈方的得益(Payoffs)(零和、非零和、常和、非常和)
这就是评价博弈论的标准和依据或者说以上就是博弈论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基本模型
-5, -5
0, -8
-8, 0
-1, -1
坦白
不坦白
坦白
不坦白
两个罪犯的得益矩阵
囚徒 2


1
囚徒1:坦白
囚徒2:坦白
以后经常用到这种形式分析博弈的上策(假设条件:个人效用最大化)
有人提出:利用囚徒困境解决反***问题。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的矛盾。
不妨将条件放宽,允许囚犯A和B在审讯室里一起单独呆上10分钟,然后再决定是否坦白。很明显,双方交流的主旨就是建立攻守同盟,克服自利心理,甚至可能订立一个口头协议,要求双方都不去坦白。然后,双方再单独被提审。我们不妨设想,囚犯A的心理,他一定会认为,如果囚犯B遵守约定的话,则自己坦白就可获得自由;如果囚犯B告密的话,若不坦白就会被终生囚禁。事实上,囚犯A的策略并没有因为简单的沟通或协议而摆脱两难境地。
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信誓旦旦,价格战仍然会爆发;美苏两国经常会晤,甚至签订核不扩散条约,但军费一年高过一年。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上面所说明的问题。
囚徒困境说明了什么?
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囚徒1和囚徒2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个组合是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囚徒1和囚徒2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当然,囚徒1和囚徒2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订立一个"攻守同盟",但是这可能不会有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
囚徒困境的意义
“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对经典经济学的冲击
“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囚徒困境”的内在根源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分散决策方式,无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并实现整体、个体利益共同的最优。简单地说, “囚徒困境”问题都是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引起的。
现实中“囚徒困境”类型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厂商之间的价格大战、恶性的广告竞争、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乱砍林木、生育、排污等,其实都是“囚徒困境”博弈的表现形式。
囚徒困境的应用:价格大战
假定两个企业都采取比较低的价格,可以各得利润70亿元;都采取比较高的价格,各得100亿元;而如果一家采取较高的价格而另一家采取较低的价格,那么,价格高的企业利润为20亿元,价格低的企业因为多销利润上升到150亿元,究竟是采用较高的价格好还是采用较低的价格好?
70,70
150, 20
20, 150
100, 100
百事可乐
低价高价
可口可乐
低价
高价
寡头1:低价(70)
寡头2:低价(70)
政府组织协调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甲和乙两家居民来说,“修路”都是劣战略,因而他们都不会出资修路。
这里,为了解决这条新路的建设问题,需要政府强制性地分别向每家征税2单位,然后投入4单位资金修好这条对大家都有好处的路,并使两家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改善。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大多数路、桥等公共设施都是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都由政府承担资金投入,私人一般没有积极性承担这方面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囚徒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
“囚徒困境”的内在根源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