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出国留学中介.docx

格式:docx   大小:321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国留学中介.docx

上传人:风~吹 2023/2/14 文件大小:3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国留学中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出国留学中介 】是由【风~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国留学中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CompanyDocument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出国留学中介
出国留学中介你镀金,我淘金
暴利如何取得
,名正言顺
一般来说,成功留学所需代理费用1~2万元左右,办不成的,扣掉所谓成本费用,其它退还。所以留学中介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办成了,自然有高额利润,办不成,支出有人买单。
若一个留学中介一年成功办理业务500笔,即使每笔业务按1万元收费,也有500万元的收入。而中介公司一年的开支仅包括房租、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
房租支出,中介公司一般设在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每日每平方租金在2元左右,一般的公司有200平米的办公场所就很宽敞,一年的支出再加上水电等不超过20万元。
人员开支,普通的留学顾问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顶级的在7万元左右,按照20个人的规模计算,一年的人员开支大约为100万元左右。
办公费用和日常开销,打国际长途和文件快递,每个月的支出约3万元,一年的开销不超过40万元。广告费用,一年不超过60万元。
以上费用总共180万元,加上营业税,不超过200万元,毛利润大约300万元,利润率为
60%。而事实上,留学中介对每笔业务的收费远不止1万元,所以实际的利润还会更高。
除去主营的中介业务,留学中介公司还附带提供一系列收费服务。这些收费服务以出国前的培训项目为主。如为出国者提供为期2~3个月的短期国内培训,费用在3000~5000元之间;组织家长探亲团,费用1000~2000元不等。
虽然留学中介赚取了高额利润,但它还是提供了自费留学者所需的服务,实现了你镀金,我淘金。

之所以称之为隐蔽收益,是因为除了不公开之外,这种收益在行业内极具普遍性,或者说在其它行业也是存在的,而不好直接将其称为黑色收入。例如,自费留学者出国前一般都要经过体检,并办理各种公证。在体检和公证过程中,相关单位为了吸引业务会给留学中介回扣;留学中介还可以代买机票,从中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扣此外,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需要比较高的资金担保额度。根据就读学校和年限的不同,需要20~70万元不等的担保金额。针对许多家庭经济实力薄弱的情况,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留学澳大利亚贷款的业务,为留学该国的学生提供担保需要的资金。留学中介将需要贷款的学生推荐给银行,银行则从利息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给留学中介作为回报;更隐蔽的利益来自境外。一些外国大学和境外语言学校为了吸引生员,会提取一定回扣给组织留学的境内机构。由于很多境外大学或语言学校的学费相当昂贵,留学中介由此获得的利益也颇为可观。可以不夸张的说,在办理出国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留学中介作为消费者即买方的身份与第三方有交易产生,留学中介均会获得隐蔽收益。
,所以其操作也多有违规,更有甚者,他们采取一些违法手段对消费者进行蒙拐骗,当然,采取这些阴招的也不仅仅是非法中介。
(1)虚假宣传。为了吸引生源,出国留学中介常用的手法就是向消费者吹嘘自己和国外高校或有关部门“沾亲带故”,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三种。强调自己有雄厚的政府背景;夸大自己与外国使馆的关系,更有甚者许诺100%的签证率,好像外国使馆是他家后院一样。其实与使馆关系再好,签证官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单全收”;宣称自己和国外大学是“关系户”,能为申请人出国留学打通各路“关节”。他们抓住了申请人的心理,投其所好。其实这样一种商业技巧并不是留学中介行业的专利,只是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留学中介行业更加行之有效,以至于成为了行业风气。
(2)合同陷阱。据统计,目前的留学纠纷中60%是因为合同引起的。由于我国尚未有统一、规范的留学中介服务合同文本,留学中介机构利用客户对申请过程不熟悉的弱点,在合同中写入一些模棱两可,看似公正,实则有损客户利益的条款,也就是社会舆论称为的“霸王合同”。在留学中介中,最常见的“霸王合同”有以下几种:一是留学中介机构只负责申请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如未获签证,则概不退款;二是留学中介机构把申请人介绍到国外的非正规大学读书,或该大学与当初承诺严重不符,或留学生不能如期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甚至更有甚者,出得国门方知学校已关门或被取缔,发生这些情况后,留学中介不退款;三是留学中介机构一方面叫申请人按其要求提供假材料,另一方面又将“材料如不属实,后果自负”的条款写进协议。总之,由于申请出国留学过程繁琐,环节很多,如果没有国家统一模式的合同范本,单以消费者个人的经验是很难不被拖入留学中介陷阱的。
(3)巧立收费名目。按常理,留学中介在提供入学和签证申请服务时可以收费,而所谓的信息、咨询服务应该是无偿的,但由于我国对此尚未有具体的规定,一些留学中介机构趁机巧立名目乱收费。其额外的费用有手续费、中介费、材料翻译费、学校申请费、邮寄费等,有些留学中介机构还会索要一笔登记费或定金。这些费用看上去名正言顺,而且数目也不大,但聚少成多,申请人不经意间就会无端损失大笔钱财,而留学中介机构面对众多的客户,却可大捞特捞。这种情况在一些冷门留学项目上特别突出,像挪威、瑞典、丹麦、爱尔兰等国家开放教育市场较晚,人们对其情况不甚了解,又由于前面成功的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什么对比性,因此非法留学中介生更是趁混水摸鱼。
(4)空头支票。留学中介一般均擅长打心理战,利用申请人出国心切的特点夸大宣传。例如,有的留学中介生在广告中宣称:“无论你的条件优劣,学历高低,都能让你轻松实现留学梦,签证率在95%以上。”利用这种广告先把人满怀希望的吸引过来。而实际上,申请留学周期很长,签证成功与否又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这段时间里会发生很多变化,等你发现留学中介生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时,可能已是“生米煮成熟饭”了,钱也交了,时间也折腾光了,留学中介再与前面所讲的合同陷阱的招术相配合,申请者只能自认倒霉。还有些留学中介会“热心”地帮忙申请人联系住房和打工事宜,让申请人为其周到的服务而感动。其实,对此不必太过相信,因为这一切都是出国后才能兑现,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申请人在国外遇到此类问题,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自然是鞭长莫及。留学中介的此番招术
只是使申请人对他们产生信任感,以便促成交易。
(5)偷梁换柱。货不真价不实,不仅是在留学中介行业,其实这是任何商业骗局惯用的把戏。在留学中介的精心策划下,国外的二三流学校被包装成为一流学校。语言学校或技术培训机构,则被包装成提供预科课程的大学关系户;而一些“野鸡学校”在一番浓妆艳抹之下,变成了国际性大学。留学中介生在国外留学环境的宣传上更是离谱,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的小镇竟然能提供丰富的打工机会;几间小教室却能够上“教学设施一流”的标准;一个有30名中国学生、2名泰国学生的班级也可称为“国际化学****氛围”。正是在留学中介生这种偷梁换柱的误导下,有相当一部分对国外情况不了解的中国学生盲目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最后落得个处境不佳又不甘心回国的两难境地。
(6)先礼后兵。“办成了再收费,办不成不收费”的做法,曾一度为留学中介机构赢得了人气,而如今却成为非法留学中介“先礼后兵”的伎俩。从表面上看,这种承诺很可靠,但其中却大有文章,一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就是利用“后收费”来吸引咨询者上钩,骗取信任后,他们不愁收不到钱。他们一般先是报喜,表示使馆的预约已经搞定,需要提供护照办理签证,等拿到申请人的护照后再报忧,说需要点钱来“打点”,如果不给,护照就压在那儿,而此时咨询者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正是由于留学申请过程环节很多,而其中还有许多不包含在代理费中的自付额外项目,留学中介办理成功之后收取的是他们的代理费,而在过程当中自费部分申请者不能不掏;另外前面提到收费名目繁多,一不小心他们找个借口让你掏钱,你就不知在哪个环节陷了进去,后收费看上去留学中介象是“吃亏”,可永远是买的没有卖的精,一旦他们有了控制权的时候,就该轮到他们“坐庄”了。如果申请者能精明到熟悉所有的环节而不上当的地步,也就不必通过中介办理出国留学手续了。
(7)金蝉脱壳。与其他行业的骗子公司一样,非法留学中介多半也是些“皮包公司”。他们一般租间办公室,聘几名所谓的资深顾问,复印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外文资料,就能开张拉生意了。虽然顶着“咨询公司”的帽子,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只要自称国外有“强大后盾”,或是标榜和签证官有“特殊关系”,自然会有人上门。等“鱼儿”上钩了,就开始以支付押金、提前交学费、预付生活费等种种借口收钱,等客户掏完口袋后却搬出“拒签”的挡箭牌。你要求退费吧,他就来“缓兵之计”,给你拖着;而如果给逼得急了,他就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了之。这同时也是这些非法留学中介对付工商等部门检查的常用方法。一般此类留学中介非常喜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人,虽此种骗术实在是不足为奇,但总是有贪图便宜而上当者。
(8)弄虚作假。据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的统计数据,在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材料中,假材料比例达到15%~20%。中国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导致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不法留学中介机构。这些留学中介机构为了赚取高额中介费,不惜弄虚作假把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出国。在这些留学中介机构的宣传中,外国人都很笨
,非常好骗。申请人一旦动心,问题就来了,留学中介机构帮你编造假材料,提供假证明,甚至花钱雇人代考,但会在合同里写上“如情况不属实,后果自负”的条款。一旦假材料露馅,中介机构便把责任一推了之,费用却照收不误,而申请人却要背黑锅,并有可能因此留下不良记录,再也甭想出国留学。即使侥幸通过签证关,留学生在国外仍将面对资金不足、学****能力低、被揭发等诸多问题,从而令自己的留学之路险象环生。
(9)钻政策空子。欧美国家虽然教育历史悠久、市场成熟,但在教育制度上却也并非周密得滴水不漏。例如,在语言签证转换留学签证、在读生换专业、两年制大专的入学资格等问题上也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对此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大学都有不同的规定。而欧美国家在私立学校的管理上也较为宽松。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借机大做文章,把一些原本条件不合格的申请人哄得心花怒放。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如果打擦边球成功,他们就收钱;办不成,倒霉的自然是申请人。
(10)空手套白狼。一般来说,找留学中介帮忙的申请人大多不了解国外的学校情况和申请程序,这就让一些不法中介机构有机可乘。他们一般会通过一些专业问题来摸清来者的“底细”,如“你愿意到FH念书吗”、“你到德国是读双语的master,还是等学时够了再念diplom”、“你看是法国的大学适合你,还是英国大学更好些”等。如果申请人是一问三不知,那中介机构就有戏可唱。还有些中介机构在网络留学论坛上开设“专家热线”,假借网上答疑名义获得咨询者的个人资料,并要求与其联系。一旦钱财到手,这些人就溜得无影无踪。
(11)层层转手。经国家正式批准登记的留学中介机构,要向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存入5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对于一些既不想缴纳备用金办理资格认定,但又想做留学中介的机构或个人来说,用10万元或更多的资金承包合法机构的一个部,向其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摇身一变就有了合法的招牌。而个别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将合法资质出卖给他人,以非法牟取高额经济利润。据了解,北京就有这样的留学中介多家,其子公司竟多达十余家,甚至层层转包,不仅有孙子、重孙辈的公司,有的竟四代同堂,并扬言要把某大厦办成留学超市。该机构仅承包一项,不但收回了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备用金,而且还获取暴利。
产生暴利的原因

任何暴利的产生首先由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依托,留学中介行业的火爆与近年来中国人的出国狂潮紧密相连。国门大开后,许多国人对外面的世界由最初的新奇,进而产生盲目崇洋的价值趋向,洋文凭当然就更成为许多人在职场打拼的金字招牌。尤其在面对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一张洋文凭,无异于多了一种竞争优势。
这一代自费留学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其中绝大部分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而他们的父母又多半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中国人,按照中国的传统,没有哪个父母不愿为儿女的前途而倾其所有的。
全国每年有接近150万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想到国外进一步深造;全国每年有将近600万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短缺,其中的3/4上不了大学,他们需要进一步的职业培训。而留学市场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到亚洲地区的新加坡、泰国,每年的费用从十几万到一两万,路子越走越宽阔,这样及更加刺激了市场的需求。看一看每次留学展览会、留学咨询会的盛况,你就不难想象,中国留学中介市场的潜力有多大。据统计,在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万,2001年攀升到万,到2002年则高达万,2003年则逼近20万,而自费留学的比例越来越大。2000年的比例为83%,到2003年时已经接近95%。自费留学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学生出国求学的最主要途径。
与如此旺盛的需求相比,留学中介服务的机构数量相比之下就显得过于不足。根据国有的相关规定,留学中介业务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但目前经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只有270多家。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的诱惑,催生了大量非法的留学中介机构,涉及留学中介业务的机构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广西南宁教育展览会上,“黑中介”竟然比合法的中介机构还多,10家参展留学中介中只有2家具有合法身份。而其他地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江苏省教育厅在打击留学“黑中介”行动中发现,省内从事留学中介的61家机构仅有8家合格;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