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13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9/2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3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血管性痴呆的诊疗方案(2013年度)
一、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呆证、痴呆
西医病名:血管性痴呆
二、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2003年版周仲英主编)“痴呆”篇之诊断依据。
主症:记忆力减退,记忆近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力与识别空间位置结构的能力减弱,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
次症: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地欣快,易于激怒或暴怒。
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病较急。患者可有中风、头晕、外伤等病史。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证候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脑病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痴呆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⑴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多忘善误、神思不聚、持筹握算差、如昏似慧、多疑寡断、言辞颠倒、言语重复、言辞贫乏、神情呆滞、表情淡漠、
忧愁思虑、庶事皆废、思维、反应迟钝、忽哭忽笑、举动不经、头晕昏沉或头目眩晕,耳鸣,耳聋,颧红盗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秘结,舌体偏瘦,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腻或薄,脉细弦或细数。
⑵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神情呆滞,善忘迟钝,嗜卧懒动,头昏沉或头重如裹,神疲,倦怠流涎,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肢体瘫软,手足不温,纳呆,夜尿频或尿失禁,尿后余沥不尽,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腻或水滑,脉沉。
⑶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表情呆滞,心绪不宁,躁扰不宁,在病情波动或外感、劳累等诱因下,原有智能障碍核心症状波动加重。伴见口干口臭,口苦口渴,
面红尿赤,便于便难,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厚,苔腻,脉弦或弦滑数。⑷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记忆丧失,失认失算,神情呆滞,双目无神,语声低怯或终日不语,齿枯,发焦,倦怠嗜卧,不知饥饱,面容憔悴,咳声无力,气急喘促、动则尤甚,骨痿无力,步履蹒跚,举动不灵,生活不能自理,甚或卧床,舌红,少苔或无苔,多裂纹,脉沉细弱或脉虚无力。
二、治疗方案

根据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可配合TDP灯康复理疗仪等治疗。
⑴治疗法则:通督调神,益智开窍。
⑵主穴:百会、四神聪、风府、哑门、大椎、至阳、腰阳关、“颞三针”⑶辨证配穴:
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取肝、肾经井穴(大敦、涌泉)
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取脾、肾、肝经井穴(隐白、涌泉、大敦),丰隆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取脾、胃、胆经井穴(隐白、厉兑、足窍阴),丰隆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取肾、肝、脾井穴(涌泉、大敦、隐白), 绝骨⑷针刺取穴及操作:
针刺取穴:
百会:后发际正中之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风府: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
哑门:第1颈椎下,。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颞三针”位于头颞部,其中第一针通过率谷穴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第二针通过手、足少阳、阳明之会的悬厘穴及
足太阳、少阳之会的曲鬓穴;第三针位于天冲穴附近,该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
针刺操作:
头穴:平刺,针刺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分别在进针后第10分钟、第20分钟行针2次,共留针30分钟。
风府:-,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泻法30秒; 哑门: -,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泻法30秒; 大椎:-,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
至阳: -,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
腰阳关:-,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
足三里:-,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
外关:~1寸,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30秒;
丰隆:~,施大幅度低频率捻转泻法30秒;
绝骨:~,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
相关井穴:,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30秒。
上述穴位均留针30分钟
⑸疗程:每日1次,每周针5次。
、中成药
⑴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
治法:补益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