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短新闻两篇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短新闻两篇学案.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7/9/22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短新闻两篇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短新闻两篇》学案
编制:黄兄宝审核:易祝明
【学****目标】
;理解分析新闻写作中记者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及感情倾向。

、含蓄的语言风格。

一、自主学****br/>《导读》P102-103之《课标导读》、《知识要点》与《课前研****br/>?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
: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③快:时效性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②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④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合作探究
1.《别了,“不列颠尼亚”》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2.《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日落仪式”?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
三、自主检测
1、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
(jiàng) 撤离(chè) 序幕(xǔ) (níng) 接载(zaì) 停泊(pō)
(zhì) 移交(jiāo) 护卫(wèi)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阅读练****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①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②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③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试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你对和平的认识。
四、满分作文
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2007山东卷)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