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用人单位减少劳动争议的对策分析
[摘要] 党中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新形势的要求,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双方主体之一,通过依法行为、完善规章、强化整体素质等途径,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劳动争议,对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很有必要。
[关键词] 和谐社会劳动争议对策
劳动争议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只要劳动领域中存在利益差别,这种因不同利益要求而引发的矛盾就会存在下去。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社会变迁、国有企业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凸显,矛盾也有增多,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用人单位作为当事一方,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的发生和解决。那么,用人单位应如何减少和防止劳动争议、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从用人单位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用人单位应通过各种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形成用工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和人性化,保证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和流动,这是减少和防止劳动纠纷的重要前提。
第二,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关系,严格依照政策法律和劳动合同办事,是减少和防止劳动争议的重要基础。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公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从自身利益考虑,常常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一但产生纠纷,劳资双方各执一词,使问题复杂化。实际上不签订劳动合同而建立劳动关系,法律上称为事实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劳动关系一建立,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享有劳动法律规定的权利。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前,必须慎重对待、充分协商,严格遵循《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按规定的程序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对人事技术和机密工作人员还应写出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等合同条款,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争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均可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条款及其内容解决。同时,合同变更、解除以及续订时,应及时履行必要的文字程序,签订合法、完整和有效的劳动合同。另外,更重要的是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终止和解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第三,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规范员工自身行为,是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发生的关键。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与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员工必须遵循的规范性文件。因此,用人单位必须经过合法程序,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和告知义务,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可。只有这样,出台的规章制度才具备法律效力,才能有效地约束员工在单位内部的工作行为,才能作为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
“内部法律”。另外,用人单位负责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