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自然角”观察记录能力有效培养的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然角”观察记录能力有效培养的研究.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9/2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然角”观察记录能力有效培养的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然角”观察记录能力有效培养的研究
在4~6岁年龄段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天然地有更好的观察力、记忆力。在这一年龄段,若要激发他们的学忆能力,核心是要引导小朋友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通过“自然角”这一科学活动载体,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幼儿通过阶段性的记录观察不断积累经验并培养初步的学习方法,同时发现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一、创立科学的“自然角”
“自然角”内容
为中、大班的幼儿建立“自然角”,这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种什么、养什么的。第一是要选择一些应季的内容,比如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可以选择种植绿豆、丝瓜、牵牛花;也可以选择养殖蝌蚪,这些符合季节的自然生物,小朋友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可以增加和生活的契合度,提高幼儿的研究兴趣。另外,“自然角”还应该和幼儿的年龄特征吻合,比如现在幼儿园随处可见的“小蝌蚪变青蛙”,小班同学也许只要理解蝌蚪是青蛙生长的初期阶段,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长成青蛙就行了;而中班同学,应该观察蝌蚪在进化成青蛙的不同阶段特征;大班同学则应该知道青蛙是两栖动物,在了解青蛙进化的不同阶段之外,学习一些和青蛙生物相关的知识。第三,设立符合阶段教学主题的自然角,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为幼儿观察、记忆能力的有效输入做贡献。

2.“自然角”的内容要能够引发幼儿持续观察兴趣
幼儿的兴趣持续时间短,容易被其他事物转移。为符合这一条件,最好的选择是设计一些有过程性变化的内容,最好可以符合一物多感官参与的特征。比如将小苏打倒入水、醋中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如果将普通的水变成茶水、柠檬水,小苏打又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反应,在第一次的对比性观察后,结果已知,幼儿很快就会丧失兴趣;下次进行第二次实验时,可以将实验对象只留小苏打和醋,眼睛看到气泡的产生,耳朵听到“嘶嘶”声音;手感受到苏打袋子的膨胀,鼻子闻到醋的酸味,这样让幼儿的多种器官同时参与活动,可以避免产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一件事进行多方位观察,也能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和持续探究能力。
3.“自然角”设计材料的收集和地点的选择
考?]到中、大班幼儿的活动实际参与需要,若条件允许,材料的收集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比如去操场上、草地里和同学们一起收集种子,捕捉昆虫,拾掇落叶等;若实在条件不允许,可以让家长帮忙辅助收集,重点是提高孩子的参与度,使自然角起到它应用的教育作用。
至于地点选择,通常建议在教室内方便幼儿集体观察的视线内,采用阶梯式的摆放架,同时考虑参与人数和幼儿年龄、身高等,注意安全性和美观性、吸引力。
二、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幼儿探索是培养观察记录能力的有效动力
,发展幼儿兴趣
老师是幼儿园期间和小朋友在一起时间最长的群体,平时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比如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油和水”的视频后,小朋友们会提出诸如“为什么油刚刚倒入水里时,产生的泡泡特别大”“为什么搅拌后的油层里有很多小泡泡,像水晶一样会发光”的问题,小孩子的世界童真童趣,很多时候有些问题成年人都不曾仔细思考过,作为教师,需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