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十二巍巍中山原文.doc

格式:doc   大小:1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二巍巍中山原文.doc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7/9/27 文件大小:1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二巍巍中山原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二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教学重点提示
一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
三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chà zhà)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钟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嵯峨的峭石巉岩,以及些许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经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地势开阔,风物优美,气概雄伟,景象万千,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的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陵园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陵园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距灵谷寺、西距明孝陵各约1千米,其间以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浏览区的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称道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的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千米,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
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