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共享单车隐忧下一个网约车
谁能成为龙头企业,取决于谁能前瞻思考如何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变化。
从单车免费骑,到骑行可领取红包,共享单车大战的火药味正在变得越来越浓。
这背后显然是狂飙突进的资本力量在推动。截至发稿时,共享单车的两家明星企业摩拜和ofo已分别完成E轮和D轮融资。
除了优惠活动层出不穷,资本介入的另一个明显结果就是:数以百万辆的共享单车被投放到全国各大城市。但这同时也带来了资本方不可控的诸多问题:乱停乱放、单车零件被盗、车身损毁、二维码被破坏、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交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管理政策,或约谈共享单车公司,或出台管理规范,期望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进行有序有效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共享单车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对于略显疯狂的单车公司和资本而言,监管趋紧之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共享单车会变成下一个网约车吗?
成长的烦恼
数月前,街头停放的各类色彩单车或许还令人赏心悦目,但是现在的街景已经有些不同:路边时常能看见“残缺”的共享单车:坐垫被卸走、脚踏板被破坏、刹车失灵、掉链子……一位媒体人甚至用“坟场”来形容这样的景象。
单车“残缺”的背后是不低的损毁率。根据去年年底摩拜单车公布的数据显示,摩拜于广州投放的单车在运营4个月之后,损坏率达到10%。如果按照每座城市投放10万辆单车计算的话,就意味着有1万辆单车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ofo的情况严重一些。它最初的优势在于造价低,车体轻,用户体验好,相比于第一代摩拜单车,ofo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成本低廉的另一面,是质量欠佳,容易被损坏。
如果损坏的车辆只是既定威胁,单车公司和资本层面可以自行消化的话,那么在街头无序停放的单车就有可能给城市带来新的风险。
今年4月底,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了交通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就是针对互联网租赁单车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当地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10天内,对于商业区、西湖景区违规停放的互联网租赁单车,交警大队实施拖移的车辆就超过2000辆,平均一天拖移200辆。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年初,南京市也出现过共享单车与城市管理部门发生摩擦的事件。
共享单车带来的管理混乱早已不是个例。为了最大限度争抢用户,不顾公共区域空间饱和与否,诸多公司在大街小巷停放的单车,已经给附近的商家、广场、人行道造成拥堵。
单车所属企业虽然也会为投放的车辆配备运营人员,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高,运营人员数量与单车数量不匹配的现象也越发明显。
以深圳为例,据媒体报道,,地面运营团队有350人,每个工作人员几乎要负责300辆单车的运营维护,工作量巨大。
企业的运营人员虽然稀缺,但若以每人每月5000~6000元薪水计算,从共享单车当下的扩张速度来看,这也并非一个小数目。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违规停放的车辆仍然无法及时归位。
政策规范
盲目投放导致的城市管理问题,并没有阻挡共享单车们的脚步。相反,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决出胜负,行业战况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3月,ofo宣布与芝麻信用达成合作,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双方宣布,此后在上海地区使用ofo的用户,芝麻信用超过650分就可免除99元押金。此举可以视作是ofo直接向摩拜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