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5
文档名称:

《资本营运》经济科学文献.pdf

格式:pdf   大小:1,292KB   页数:20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资本营运》经济科学文献.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9/28 文件大小:1.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本营运》经济科学文献.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概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们不仅接触到了国内外知名成
功企业,领略到了产业巨人叱咤风云、龙争虎斗的风采,也受到
了企业联合、企业兼并、企业收购等资产运作方式的强烈震撼。
观察这些成功企业,它们的供、产、销与企业资产的运作密切相
联,取得了优于只抓供、产、销,只熟悉原料进厂生产加工
销售商品过程的企业及企业家的业绩。正如有人所说,这些
企业是在用智慧赚钱,从事的是资本营运。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实际上要经
历两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是指企业由产品生产者向商品生产经
营者转变;第二次转变,是指从商品生产经营者向资本营运者转
变。这两次转变,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但是,目前还有许多企
业没有认识到第二次转变的极其重要性,仍然停留在第一次转变
的阶段。
如何促使企业和企业家主动完成第二次转变,提高企业效
益,进而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正是本书研究的初衷及根本目
的所在。
第一节千呼万唤始出来:资本营运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实施资本营运已经多年,并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我国起步较晚。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产品
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由国家统一分配或统购包销。在分
配或包销时,有时是用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的,甚至是无偿调拨
的,企业能不能得到等价补偿是次要的。资源配置手段,就是定
指标、搞平衡、分钱、分物、审批项目⋯⋯然后层层分解下达。
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企业由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供国家分
配的产品变为生产和销售市场需要的商品,资源配置逐步依靠市
场调节。这是一次重要的转变,对于****惯了完成国家计划就一了
百了、高枕无忧的众多企业及其领导者来说,这是必须完成的最
基本最必要的转变。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的运作必须以市场为
导向,以价值规律为准则,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学****市场经
济的最基本的知识,必须尽快认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随着企
业改革的逐步深化,许许多多的企业及其领导者,已开始不满足
于生产经营权,将目光投向资产经营权。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资产重组、资本经营终于被企业家们和
决策者们提上议事日程。资本营运的提出与实践,来源于市场经
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外部压力。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呼唤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的组织和配置方式,它把各种经济要素
(商品、资金、劳动力、土地、科技、信息情报等)都商品化并
通过各类市场进行配置。同时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经
济,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合理配
置资本,营运资本,不断兼并、联合、改组、改造,创新企业制
度,壮大企业规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不仅为资本营运提供了理论基石,而且在现实中起
着催化作用。
(一)资本配置方式转换的要求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就是资本配置
方式的转换,使市场在资本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资本包括:人
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这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三大基本资
源。资本要在经济活动中流动、重组、增值,必须要以市场为载
体才能真正达到配置合理与运作高效。不同的经济体制对资本配
置的方式和实现途径是大相径庭的。以传统经济体制为背景的计
划配置方式,一般通过计划和行政权力来实行,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计划者偏好”,而完全割裂了企业与市场内在的联系,生产
要素按照行政指令来组合,往往导致效率低下、组合扭曲、流动
困难等不合理的配置格局。市场配置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
源配置手段,它主要通过市场作用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
合,使资本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
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流向效益好的产业和企业,实行优胜劣汰,
促进资本的合理配置。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推进,要求金融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展开。尽管与
传统体制相比较,我国金融体制有了较大变革,但非市场因素仍
很浓厚。一是金融资产约束软化。我国国有银行是全民所有制的
国家银行,其产权关系模糊,所有者虚化,资产权责不明。金融
机构这种资产、负债一软一硬不对称的信用产权关系,不仅导致
了金融资产粗放经营,资本营运效益不断下降,更严重的是它削
弱了金融支持经济集约增长的力度,抑制了金融对生产要素优化
配置作用的发挥。二是银企关系扭曲。在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过
程中,原有的银企关系正发生蜕变,新型的银企关系又尚未形
成,致使银企关系呈现出某种无序的状态。如银企利益边界不清
晰,双方行